壯大異地貨站發展的四大策略
2012-2-8 14: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6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決定在南京以外的地區開發貨運市場。第一個異地貨站于2006年5月中旬正式成立,當年貨物出發量就達到了906.2噸。經過6年的運行和發展,機場現有異地貨站已有4家。在異地貨站逐步壯大的時候,機場應該有怎樣的策略繼續擴大異地貨站的發展呢?筆者認為有四大策略。 第一,整合資源,強化營銷合作。自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貨物吞吐量下降明顯,國內貨物也從多元化產品運輸走向單一化(現以快件為主)。如今,不斷完善和延伸的高速公路網絡既給航空貨物運輸造成了沖擊,又為機場異地貨站組織貨源提供了便利條件。機場應主動整合可利用的資源優勢,加強與銷售代理人的合作,在積極調研區域市場的基礎上,抓住地區主要產業鏈,制定符合實際的扶持政策。只有得到航空公司的支持,適當調整貨物運輸價格,降低異地運輸成本,才能實現合理調整內部資源結構,提高貨物運輸量。
第二,改變單一運輸模式,形成全功能覆蓋。隨著南京祿口機場二期工程的建設和機場業務生產量的不斷增長,南京中心區域的地位也將逐步顯現。在獲得航空公司支持的基礎上,機場應該積極與銷售代理人協商,改變貨物運輸由機場到機場的運輸模式,建立一類城市向二類城市、二類城市向三類城市的運輸覆蓋網,將貨物直接運輸到客戶指定區域,提升網絡化運輸能力,擴大機場的輻射范圍,這樣才能與不斷發展起來的公路、鐵路城際線運輸進行有效競爭。同時,積極幫助航空公司和貨運代理人做好銷售擴大市場覆蓋面,切實以機場為中心,輻射蘇南、蘇北、皖南、皖北的四個支持點。
第三,對異地貨站實行適當的政策傾斜。目前,異地貨物在運輸中遇到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異地貨站的發展。機場首先應該主動與航空公司和市場銷售代理人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在運價制定上充分考慮異地市場競爭力,對異地貨站要有一定政策傾斜,以價格優勢擴大在異地市場的占有率。其次是對異地貨站所承運的貨物在艙位上要有保證,這樣異地業務人員才能對外兌現服務承諾。有時,異地貨物到機場后出現艙位不足現象,導致貨物不能及時運達或滯留,給異地貨站帶來一定不良影響,此時機場有關部門要積極與航空公司進行艙位協調,對異地貨物要優先或有計劃進行運輸,同時要充分考慮到異地市場的開拓困難,對貨物運輸高峰線路要及時通報,避免貨物在機場出現滯留。
第四,突出航空運輸優勢,安全服務促效益。全程運輸中尤為重要的是貨物的安全,如在運輸過程中出現錯運、漏運、損壞、丟失等情況,將會給承運人、機場、銷售代理人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和損失。只有機場保障部門具有合理的流程、順暢的通道、可靠的設備保證、嚴格的責任落實制度和強烈的責任心,才能全力做好后續運輸服務工作,才能充分體現航空運輸的時效性、安全性、便捷性、經濟性。需要強調的是,完善實時信息通報同樣是優質服務的一部分。運輸不正常的情況不可避免,但此時的信息反饋尤為重要,信息滯后將造成異地貨站處于十分被動的狀態。如果多次出現這類問題,會給異地貨站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信息的及時、準確傳遞也是異地貨站良性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