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集團冷鏈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2012-2-8 14: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利群集團是一家綜合性大型商業集團,業務涉及百貨零售連鎖、物流配送、酒店連鎖、藥品物流和藥店連鎖、房地產開發、高新科技、電子商務、旅游、金融等多個領域。截止到目前,利群集團擁有分公司100余個,已開業萬米以上的商廈34座,大型物流中心3處, 星級酒店9家,連鎖藥店50余家,便利店800余家,總經營面積120余萬平方米。2010年,利群集團實現銷售額170億元。
一、 利群集團大力推進物流配送建設及應用
2001年以來,利群集團以物流配送IT技術及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為突破口,加大物流信息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大力推進與發展智慧的流通模式,提高優質服務水平,在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特別是,語音揀選、RFID、無線、RF、看板管理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在利群集團成功落地,在全國同行業率先實現利用語音、RFID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倉庫智能作業,使公司科學智慧的管理模式走在了全國同行業的前列。
利群集團現已擁有青島、膠州、文登三處大型物流基地,完成了物流基地的山東半島布局,擁有倉儲面積近20萬平米,自主運輸車輛近260輛(其中冷鏈配送車輛30輛),配送能力已輻射整個山東省。利群物流是山東省乃至國內投入運營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第三方商業物流企業。
利群集團在膠州市建設的物流中心是目前同行業管理最先進、現代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中心。該中心占地近500畝,一期工程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2003年10月份投入使用;二期物流總建筑面積在6.5萬平方米,2006年年底投入使用。目前,該中心全部采用前移式叉車、中高位揀選車、電動托盤車等德國進口設備,實現了庫內作業無紙化、任務分配智能化,在零售行業系統首家采用了立體倉庫系統。2009年初,利群集團常溫物流中心成功引進了國際先進的Vocollect語音揀選技術,成為全國首家采用此技術的企業,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提升了物流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利群集團膠州一期、二期物流中心擁有托盤貨位近200000個,拆零貨位600000多個,電子標簽貨位1800個,其中自動化立體倉庫貨位超過15000個。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有特色的生鮮產品,保證生鮮商品的品質、衛生標準的一致性,2010年利群集團斥巨資建造農產品冷鏈及生鮮物流加工配送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該物流中心具備生產、加工、驗收、倉儲、分揀、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設計符合HACCP要求,可滿足50家左右萬米以上門店及1000家便利店的生鮮配送需求。
二、中國生鮮(冷鏈)物流管理面臨的挑戰
超市生鮮管理的難點之一是非標準生鮮品的成本核算與控制,建立連鎖超市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后,超市賣場內的諸多生鮮管理難題會集中上移至生鮮加工配送中心,使得賣場生鮮管理趨于標準化,有效降低管理難度。另一方面,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又會對信息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生鮮產品成本核算與控制,包括:毛利目標確定和分解、產品成本核算、單品管理等幾個環節,提高生產加工標準化水平;二是加工配送響應速度,一般要在24小時內完成一輪配送作業,確保每天配送一次,有些小型連鎖店鋪因存貨空間不足,或者出于保鮮銷售考慮,每天兩次甚至三次的配送需求都可能出現,時間性要求很高,這實際上對店鋪下單訂貨、信息傳輸、訂單匯總、分類反饋、訂單分析、成本核算等的一系列信息處理要求高效的銜接與配合。
為了確保人民所購食品的安全、保質、環保和可追溯,國家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因此冷鏈的WMS對食品管理必須符合國家食品的安全法,在WMS系統中會有生鮮加工處理模塊,原料產地、分割、包裝計重計價、損耗、操作時間、操作人員、去向、配送時間等信息都記錄在案,還記錄食品在倉庫的溫濕度數據、冷鏈配送車的全程溫度記錄,系統對食品原料的入庫、加工、在庫、移庫、貨權轉移、出庫、保質期控制、配送到客戶都必須全程跟蹤,一旦發現問題可進行追溯,查明問題的源頭。
三、利群冷鏈物流配送系統全面提升管理
1、開發平臺與系統架構全面升級。瑞通科技冷鏈系統開發平臺主要為J2EE(IBM Rational V7.5,Myeclipse V7.0,DB2 DataStudio),中間件使用IBM Websphere7.0,數據庫使用IBM DB2 V9.5。保證系統的規范性、可擴展性、健壯性,引入SOA的思想,支持流程定制等功能,提高了系統質量與業務靈活擴展性。
生鮮加工配送管理系統架構圖
同時,RF系統架構全面升級,取消了以前的Telnet方式、字符型界面,新系統圖形化的RF界面,用戶操作更加方便直觀。
示例:RF系統操作界面
2、生鮮加工配送系統與各系統的高效銜接。生鮮品的鮮度管理要求非常高,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系統實現了與總部管理、門店管理系統一體化應用,構筑數據實時大集中平臺,實現信息傳輸、匯總、反饋、分析、指令等信息處理高效準確。
3、系統支持復雜的配送業態。系統除支持對客戶訂單、門店請配單據的分析、下達生產計劃、采購計劃、庫內作業指令外,還支持越庫配送(TC)、流通存貨(DC)、生產加工(PC)等復雜的配送形態。
特別是系統支持多貨主管理,這也是首次在公司物流配送管理中引入貨主的理念,為企業發展標準化的第三方物流(3PL)做好了信息系統支撐準備。同時,系統支持多倉庫運作、倉庫間調撥、倉庫內移動、越庫領料等。
4、生鮮生產加工ERP的支持----首次引進生產加工的理念。在加工管理中,為了解決加工過程中庫存的轉移、成本的轉換,系統中提供了分解型配方(由一到多的分解類加工,如畜、禽等)及組合型配方(由多到一的組合類加工,如主食、熟食、面包、水餃等)加工任務。例如:在加工中選擇好要加工的配方后,操作人員根據系統指示的地點、貨品及數量取加工原料;實際加工完成后,操作人員根據實際用掉的原料數量、實際生產的成品數量錄入系統;系統根據這些信息自動計算出該產品的進價、成品批價、成品的售價等,可以供參考。同時,系統經過對階段數據的匯總分析,將生鮮加工中的損耗管理得更趨于明晰,并為商品核算提供數據參考。
生產配方管理(BOM)
工藝路線管理……
5、越庫類商品作業效率大幅提升。蔬菜、水果、日配低溫奶、糕點等越庫類、日采類商品,以前采用手工轉單的方式,工作效率較低,差錯率較高。系統上線后,生鮮的采購及庫內作業、配送全面采用信息系統管理,無紙化作業。系統對生鮮統配的各環節進行了整合,包括訂單信息接收、越庫任務匯總、RF終端自動接收任務、后臺自動生成出入庫單據、單據信息自動結轉至賬務系統等模塊,將原有的生鮮出入庫由手工單據操作模式改為RF終端出入庫及后臺自動生成單據的模式。系統的實施,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轉單差異和相關環節的費用支出。
6、系統與自動化設備實現兼容對接。系統自動采集門店的訂單信息,生成包裝貼標指令,發送到包裝機上,下達包裝計量貼標任務,在物流中心中完成了生鮮類精包裝產品的生產,門店直接陳列銷售。在包裝的同時,直接用RF掃描包裝機打印的標簽,實現了包裝商品快速分揀到門店,然后系統自動生成出庫配送單據。
應用無線網絡、條形碼等數據采集技術,使得現場數據獲取準確、及時,能適應物流大量化和高速化生產要求,提升了加工配送中心的自動化程度,提高運營效率,減少了門店的工作量。
7、實現冷庫管理精細化。生鮮加工配送中心擔負著生鮮品倉庫存儲的管理職能,生鮮品(除冷凍品)大部分的保質期都很低,要求快周轉。系統提供物流運作各主要業務環節的預警機制,如安全庫存預警、超儲預警、短缺預警、近效期預警、保質期過期預警等。依據系統設計的管理區域、庫別、庫區、庫位,類別和編碼,實現了對貨物的出庫、入庫、調撥、移庫等的數據統計,監督控制管理商品的盤點、分揀、包裝和加工生產過程。
8、系統記錄,透析損耗黑洞。生鮮品的損耗是不可避免的,在管理過程中,只能盡可能通過規范操作降低損耗率。為了能夠對采購、庫存、加工過程中的損耗進行統計和分析,系統對損耗進行記錄。比如,對入庫的生鮮品記錄數量后,加工過程記損耗,分揀貨時損耗(如對新鮮青菜整捆進貨,分捆包扎時產生的損耗)等等。通過以上數據,就可以知道這一批生鮮品各個環節損耗量是多少,而且各批次的對比,也可以分析出本次采購的生鮮品的質量如何。
9、看板管理的支持--可視化的現場作業狀態。
示例:上架工作量分析
10、生鮮商品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銷售管理、庫存管理、付款管理等數據共享功能,使生鮮經營部門與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之間能最便捷、最快速的進行訂單處理、單證交換、銷售和庫存等業務數據的共享等,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
四、利群集團積極構建生鮮冷鏈全產業鏈
2010年底,利群集團投資2億多元興建生鮮冷鏈加工配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是國內最先進的生鮮冷鏈加工配送中心之一,借助青島瑞通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生鮮加工配送物流管理系統,利群生鮮冷鏈加工配送中心在全國首家實現了針對生鮮物流各環節的科學管理,包括采購、銷售、庫存、生產加工、包裝、貼標、出庫、分揀直至配送等;搭建了數據實時高效精確處理大集中平臺,實現對加工車間的產能、績效及產品的工藝、配方、原料、損耗、毛利等進行充分的量化與管理。
以生鮮冷鏈物流為中心,利群集團對生鮮產品采購及經營管理流程進行了規范和調整,確立了全面構建生鮮冷鏈全產業鏈的發展戰略。
1、建立全國采購網絡,實現生鮮冷鏈產業鏈全覆蓋。為了確保食品質量,堅持原產地規模采購,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購成本,讓利于消費者。為此利群集團采購中心派專業采購人員常年奔波于全國各地,考察市場,尤其重視基地源頭采購渠道的開發和利用。
2、探索“農超對接”新模式,體現企業社會價值。隨著利群集團生鮮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生鮮冷鏈全產業鏈戰略的推進,依托利群集團現在強大的生鮮物流能力和終端零售優勢,使利群集團具備了“自采、自運、自營、自售”的能力,真正實現以超市為紐帶,從產地到餐桌的直接對接,通過打造具有利群特色的“農超對接”的新模式,利群集團將在促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保證物資供給,保持物價穩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3、打造自有生鮮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利群集團推出的“福記農場”、“福記果園”等生鮮品牌已經在利群集團全面上柜。由于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實現了規模化加工,其平均毛利率比聯營廠家高約15%,在產品質量和零售價格上有明顯優勢,實現了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五、利群集團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推廣意義
(一)必須加快推進現代流通信息化。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現代流通區別于傳統流通的重要標志。隨著擴消費、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工作的不斷深入,重點加快發展物流配送信息管理自動化,對促進商品銷售、方便消費、搞活搞好商品流通,發展商業電子商務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必須以生鮮物流配送為重點,探索農產品供銷模式。大型商業集團要重點建立農產品綠色通道網絡建設,規范流程,將各種感知技術與生鮮農產品倉儲配送相結合,實時了解生鮮農產品的溫度、濕度、庫存、配送等信息,打造配送與質量檢測管理的智慧流通物流體系,為構建農超對接核心競爭力夯實基礎。
(三)必須加快物聯網在物流配送過程中的落地及應用。利群集團對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集團與門店監控全面聯網,對生鮮經營、食品衛生、商品陳列、物價管理、倉庫管理、服務規范等實現監控無縫隙覆蓋,成為企業管理水平的倍增器。作為物流配送企業應以“三網聯合”為契機,加大投入,加快物聯網在物流配送過程中的應用,盡快實現虛實一體的物流配送現代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