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考驗 龍年大宗商品會否“龍騰價躍”
2012-2-8 2: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春節期間,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依舊延續漲勢,跟蹤一攬子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CRB指數大漲了近3%,連續第4周上漲收紅,也創下了13周來的單周最大漲幅。
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大宗商品無論是快速上漲還是下跌都同樣令市場“揪心”,商品價格的“龍抬頭”會否帶來龍年的“龍騰價躍”,進而影響經濟的復蘇?
分析人士認為,龍年的市場環境“有過之而無不及”。債務危機“久拖未決”、經濟增長乏力與政策的角力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都在牽動著商品價格的“神經”。
地緣政治動蕩 油價持續高位
春節假期,國際油價結束了連續兩周的回調態勢,紐約、倫敦兩地基準油價一度雙雙回到100美元上方。到1月27日收盤,紐約市場3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當天小幅回調,收于每桶99.56美元,但仍較前一周上漲了1.25%。“地緣政治因素依然是今年原油市場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東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林慧表示,在全球商品市場籠罩在歐債危機陰云的背景下,地緣政治的影響成為左右油價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緣的因素,國際油價在去年第四季度已開始表現出“鶴立雞群”。數據顯示,受歐債危機持續的擔憂,去年10月份以來CRB指數一度回落超過10%,但同期紐約市場油價仍逆市上漲了約1美元。
一項海外市場的調研則顯示,伊朗與西方的緊張局勢將在2012年甚至2013年強力推升國際能源價格。“如果伊朗爆發戰爭,在一年內可能推高油價超過每桶200美元,即使考慮到高油價對經濟和需求本身的負面影響,油價也可能達到每桶170美元。”中金公司的分析預計。
銅價走高 龍年金屬或再耀眼
金屬價格的走高,顯示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改善的預期較為樂觀。數據顯示,金屬市場龍頭品種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期銅已連續4周反彈,累計漲幅每噸超過1000美元,創下去年下半年以來最長的漲勢記錄。
由于銅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業和制造業中,銅價的走勢對經濟前景較為敏感。在眾多分析人士看來,以銅價為首的金屬價格反彈,一方面表明悲觀情緒對市場的打擊逐步恢復正常。而另一方面,數據也顯示出原材料的需求逐漸趨于穩定,全球最大銅消費地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1年12月份未鍛造銅及銅材的進口環比上升近13%。
高盛的分析認為,受益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再度加速以及去庫存化結束,基本金屬價格料迎來上漲。
此外,國際金價也重新回到7周來的高位。“如果說原油是控制通脹預期的‘離合器’,那么黃金可以說是通脹預期的反應劑。”光大期貨研究所副所長葉燕武認為,美聯儲開年首次貨幣政策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導向及美元走勢都會產生影響。“美聯儲將寬松貨幣政策維持到2014年,低利率環境以及對紙幣貶值的擔憂促使投資者買入黃金,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支撐商品的投資。”分析人士表示。
歐債危機 救市政策備受期待
在分析人士看來,龍年最受市場關注的仍是歐債危機的沖擊。不過,各種救市的政策也備受期待,經濟與政策的角力牽動著市場“神經”。“歐債危機是2012年大宗商品市場面臨的重大下行風險,不過只要風險僅體現為經濟疲軟而非可能引發全球衰退的融資緊張,這一風險應不會對大宗商品市場產生嚴重的影響。”高盛的分析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信息過度透明,一個重大消息,所有投資者馬上就知道了,急速地反映在價格上,一步到位。”青馬投資董事長馬明超表示,商品價格短期漲跌更多反映出資金的突然增多或短缺,而非基本面決定,這種新的格局使得市場價格波動節奏與大部分人的心理預期相反。
今年2~4月份將是歐洲重債國償債的高峰期,市場普遍預計歐債危機最壞時刻也應該在2~4月份顯現。不過就商品市場而言,第一季度市場的最大宏觀抑制因素——歐債危機的影響大部分很可能已被市場所消化。“2011年宏觀主題詞是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美國、新興經濟體、尤其是歐洲的風險釋放得極為充分甚至有些過度,隨著矯枉過正的逐步展開,宏觀格局的階段性修復有利于商品的企穩。”葉燕武表示。(陳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