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企業要積極應對危機
2012-2-27 13:3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前,中國經濟步入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歷了“黃金十年”的中國鋼鐵工業也站在一個發展的轉折點上。這個新起點就是轉變發展方式,為下一個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奠定可持續的發展基礎。
過去的十年,中國粗鋼產量從2002年的1.82億噸迅速增長到2011年的6.83億噸,增長速度驚人。
然而,跑得太快卻未必有耐力跑得更遠,隨著產能的瘋狂擴張,無序的同質化競爭愈發嚴重,鋼廠利潤率逐步走低,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開始虧損。
中國鋼鐵工業到了必須和這種簡單瘋狂增長模式說再見的時候了。
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鋼鐵行業仍面臨諸多矛盾、問題和挑戰,行業“三高一低”的格局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面對漫長的“黑暗期”,鋼鐵企業的出路究竟何在?
對于這樣的問題,行業內的學者和媒體早已質問過不止千遍萬遍,只是可惜遲遲不見動靜,一部分鋼廠的轉型努力也無法改變整個行業的現實。
所幸的是,在第五屆鋼鐵物流合作論壇上,記者聽到了業內鋼企對自身的普遍反思,“今天的行業所面臨的嚴重后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這是在論壇上武鋼營銷管理部部長黃志明的聲音。
在反思的同時,他們也普遍開始積極尋求自己的轉型之路,或是走差異化路線,專注于自己的特色產品抑或經營方式多元化,拓展上下游產業鏈。
總體來看,這些鋼廠選擇的方式雖各異,但在這些動作的背后,無不透露出他們尋求轉變、尋求突破的愿景。這些動作,或許是他們應對“黑暗期”一時之計,也抑或是他們在認真反思之后,對自身、對行業所做的長遠思考。無論如何,這起碼都是一種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但遺憾的是,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依然還有許多鋼鐵企業把市場低迷當作銷售不暢的借口,或期待政策調整來贏得轉機。他們仍然像過去一樣,習慣性地期待著,等待政府的政策解凍和市場好轉來謀求生存,更有樂觀者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隨著經濟環境的好轉,鋼鐵企業也會跟著“重新崛起”。他們不相信上帝,卻在等待“救贖”。
應該說,部分鋼鐵企業“觀望與等待”體現出的依賴性和惰性,需要認真自省。與其等待救贖,不如自我救贖。正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臺詞所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歸根結底,中國鋼鐵工業的出路最關鍵的還是要尋找新一輪發展的驅動力。這個動力不再是外部帶來的,而是來自中國鋼鐵企業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