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油事”
2012-2-26 12:0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梟冬
日前,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了《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該報告預計,今年世界石油供需將會趨于寬松,國際油價總體水平也會低于去年。報告還指出,從中國石油需求角度來看,雖然增速或將低于近十年來的平均水平,但依然還會繼續增長,需求總量有望接近5億噸。
這也說明了,在世界石油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中國的石油需求也在愈發顯得突出。而對于用油大戶——汽車,消費者的熱情則前所未有的高漲——在保有量突破1億的基礎上,用戶數量仍在飛速增長。由此,產生的各種“油事”,就讓我們不得不去留意和思考。
比如,油價的接連上漲,就給廣大汽車用戶帶來了難以忽視的成本壓力。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再次上調油價,國內汽柴油價格已回到歷史最高點。這種情況下,車是開還是不開?買還是不買?都是問題。尤其對小微型物流企業來說,燃油成本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生存境況變得更加艱難。
再比如,供需關系緊張,還會引發部分地區的 “油荒”。去年年底,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柴油荒”——很多地方都限量供應柴油,甚至不少民營加油站還直接掛出 “無柴油”的牌子。而筆者接觸過的一些司機也表示,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根本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車子 “趴窩”。
同時,關于油品問題,也不能完全令人滿意。雖然重卡已經確定明年7月實行國IV排放標準,但是屆時是否再變沒人可以斷言,原因之一就是油品 “跟不上趟”。而拋開燃油標準升級不說,市場上在售的油品質量,也是偶有問題爆出,一些大貨車因為加了 “問題油”導致損壞的報道就不時見諸報端。
而提起 “油事”,不能避開車輛 “油耗”難題。對廣大物流用戶來說,油耗成本已經占到總運營成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如何降低油耗,就成了物流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但目前為止,除了一些廠家研發的節油型、輕量化車型,以及提供的綜合運輸解決方案外,似乎還沒找到更好的應對辦法。
當然,想要處理上述種種難題,筆者認為,單獨聚焦一點效果不大,而從整體全面“出擊”效果將會更好,而這就需要“全民”共同行動才行。因為,油價定價機制是由政府有關部門主導的,而石油資源的供需調配則需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的配合,油品的提高與排放標準的升級則牽扯到汽車產品的對應升級,解決油耗過高問題最后則要用戶“狠心”換購新的產品。
所以,關于“油”事,筆者期待,社會各界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應對”,并希望有關部門和車企能為用戶換購開綠燈,例如提供相應補貼等;同時,還希望相關機構能夠盡快找到更多替代能源。目前,國內重卡行業興起的天然氣產品熱;一些專家力推的純電動車型等,已為物流用戶應對“油事”難題提供了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