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假日物流不“滯流”(下)
2012-2-26 11: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劉建新:
“春節不歇業”政策應當有區別地執行
對于 “快遞業春節不歇業”政策,郵政快遞企業 (EMS)執行責無旁貸。至于其他快遞企業則應當遵從市場法則,實行自愿原則,不宜強迫推行,更不適合于以 “違法”和 “摘牌”相論處。
與郵政企業承擔普遍服務春節不歇業的道理相通,郵政EMS同樣可以做得很好。作為國家投資成立的經營性企業,郵政EMS的使命也是服務全民的。而且它在快遞業內獨享國家多種優惠政策,擁有國家投資的全國最全的郵政網絡及龐大的遞送隊伍,有最好的物流設施體系,也最有經濟實力 (其母公司中郵集團進入了2011年度的世界500強,2010年利潤超過80億元人民幣)。作為國企員工不僅收入有保障,通過內部輪崗,節后補休也有保證;而且春節期間的快遞服務總量不大,也完全可以承擔。所以,郵政EMS承擔快遞業春節不歇業的主力軍不僅最具優勢,也最符合其國有經濟體的社會職責。而其他快遞企業例如民營快遞,則由于完全是自負贏虧,沒有政府虧損補貼,成本高企而面臨諸多困難。
因此,行業主管部門應當遵從市場法則,實行自愿原則,不宜強迫推行。即使自愿,我認為也應當僅限于幾家全國網絡型的大型民營快遞,對于中小型快遞企業則不做要求。如果實踐表明僅郵政EMS就足以滿足節日之需,則應只勞其一家。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移動商務專家咨詢委副主任王汝林:
依托云物流:實行社區化多維快件送達
送達,是電子商務的最后100米服務,是買家和賣家最短路徑鏈接和最快速度成交的實現過程。當前,由于節假日物流貨品的集中暴倉和一些快遞物流企業的扎堆歇業,造成了節日電子商務的 “滯流”現象。這種在商機最旺時候的 “滯流”現象,不僅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的發展,而且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那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我的看法是:依托云物流,實行社會化的假日快件多維送達服務體系。通過“云”物流服務體系,使快運物流服務質量得到全面提升,效能得到全面發揮,社會化服務資源得到全面整合。通過這三個 “全面”,使節日物流的 “滯流”變成暢流。
當前,云計算技術的觸角,將很快伸向快運物流領域。云計算將以超強的運算能力、管理能力、智能決策能力和跟進服務能力在快運服務領域顯示出能量和風采。特別是,云物流在車輛運行中對電子關鎖的全程監管能力、批量接單動態分揀能力、包裹運行中的動態監控能力、貨品送達后的及時通知和追訪能力,都將充分地顯示出威力和效能。
但是,這種 “云物流”,是需要通過在線的物流集成云平臺,整合分散的社會物流資源,化解到社區龐大而分散的物流資源池中,才能實現不同物流運輸企業之間最后100米的集成送達和 “交付”,才能實現快運物流服務質量新的提升。
據我所知,目前北京已經啟動了社區集中配送服務站的 “共同配送”試點。北京城市100物流公司已經開始整合城市末端配送資源,幫助各大快遞公司解決 “最后100米送達”的難題。相信只要不斷地對現有方案加以提升和完善,就一定能解決節假日物流 “滯流”的難題。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
綜合治理 “滯流”難題
快遞企業春節放假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綜合治理。
對于快遞來說,我們的社會還在享受廉價勞動力的 “紅利”,特別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泛珠三角地區享受中西部地區廉價勞動力的 “紅利”。快遞企業春節放假問題實際上暴露了我們國家產業布局不合理,過度地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區域,中西部經濟開發力度不夠,與其他產業一樣造成人口大遷徙,本地人員就業觀念滯后,不愿意從事勞動強度大的快遞行業。因此,快遞企業春節放假是產業布局不合理的一個寫照。作為弱勢群體的快遞行業,理應得到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全社會的呵護。
快遞從業人員本地化和打破戶籍制度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當地政府應通過政策扶植促進本地人轉變就業觀念,加快打破限制人口合理流動的戶籍制度,并讓快遞企業賺到合理的利潤,只停留在 “口號”上無濟于事。
快遞是 “鼠標經濟” (網購)能否落地的關鍵環節。春節期間快遞企業不放假,為電商促銷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是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具體表現。同時,鑒于快遞企業春節期間虧損嚴重,建議國家郵政局、國家稅務總局出臺優惠政策,對春節期間不歇業的快遞企業給予免稅獎勵。比如將春節所在月的稅收減50%或全免。
加大快遞基礎設施的政策扶持力度。將快遞的集散中心、城市配送網點的建設納入城市物流配送的發展規劃,對快遞集散中心使用土地給予特殊優惠,并采取土地專用的政策。同時,制定地方性法規,解決快遞車輛市區 “行車難”和 “停車難”的發展瓶頸。
媒體評論員黃齊超:
物流快遞可以有 “漲價版春運”
春運期間,公路客運普遍漲價。平心而論,讓物流企業節假日不停休,還堅持原來的價格,這是勉為其難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員工的節假日成本是要上漲的。我國法律規定,員工節假日堅持上班,企業需要付3倍的工資。如果工資不變,誰愿意去做呢?特別是春節這樣一個團圓的節日,人人歸心似箭,工資顯得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倘若政府部門施壓,不讓物流快遞業漲價,那么快遞企業選擇歇業不失為一個良策。
由此可見,春節期間,物流快遞業也可以有一個 “漲價版春運”。但是,這必須有兩個前提:一是任何注冊的正規的物流快遞企業,都要遵守國家郵政總局下放的 《加強旺季快遞服務督導工作的通知》,做到節假日 “歇人不歇業”。二是加收節日服務費一定要合理,要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給物流快遞業春節漲價正名,并不等于認可他們胡亂漲價,加收節日服務費一定要合理。至于如何漲才算合理,當然要舉行聽證會,讓消費者多談看法。另外,要對違規漲價的物流快遞嚴懲不貸。構建和諧的物流快遞行業,讓物流企業和消費者雙方都滿意,必須要考慮雙方的利益。
媒體評論員王旭東:
物流企業當由品牌向品質提升
如今,物流企業已進入品牌經營與品牌競爭階段。然而,由于迅速發展與膨脹,品牌的根基還不深,有的只是 “虛胖”,容易在市場里搖擺不定,服務質量也不容樂觀。誠如業內人士所言:物流企業的 “蛋糕越來越大,奶油卻越來越多”,說的是企業服務同質化,沒有各地的特色與優勢。
其實,物流業正迎來量身定制的政策機遇。所以,物流企業當由品牌向品質提升。品牌是形象,品質是內涵。品牌或有 “虛假繁榮”之嫌,但品質則是貫穿于企業的每一個細胞,是一個企業的 “氣質”,一個企業的 “品位”,不是包裝能夠達成的。物流企業最重要的要有 “快捷品質”,能夠詮釋“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財富”的真諦。尤其像快遞公司,其生命力、戰斗力與影響力正在于為客戶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務。同時,物流企業要有 “誠信品質”,追求利潤更要追求誠信,一諾千金。這既是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更是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