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蜿蜒纏玉帶 川塬村村通坦途
2012-2-22 12: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天,行走在陳倉大地一條條玉帶般農村公路上時,體會到的是舒適與品位,感受到的是城鄉一體化的進步與文明,四通八達的農村路交匯貫通,蜿蜒盤旋在陳倉大地山水之間,這些或粗或細的線條,都在以飛奔的速度向前延伸……
農村公路,沒有高速路的大氣磅礴,沒有干線路的壯觀恢弘,有的是通村達縣的快捷,有的是農民出了家門上車門的便利。
農村公路,連接了城市與鄉村,為我市城鄉統籌、關天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承載著城市發展和鄉村進步的夢想。
農村公路,是農民群眾的致富路、希望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抓手,也是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的破題之舉。
群山蜿蜒纏玉帶,川塬村村通坦途,一條條農村路是廣袤田野上公路人書寫的優美的旋律,是陳倉大地上百萬農民致富的希望。一萬三千余公里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打破了閉塞,帶來了信息;驅走了愚昧,帶來了文明,農村生產日新月異,農民生活翻天覆地。
建設篇:合力鋪筑小康路
2010年年初,陳倉區西部山區的新街鎮官村趙美莉女士從浙江打工回家看望老人,當她從寶雞乘坐長途汽車回到新街鎮,遠遠看見一輛輛新“的士”等候在那里。她乘著“的士”,平穩而飛快地行駛在通村水泥路上,一排排吐綠的行道樹從她眼前劃過,如坐春風,興奮的臉上綻放著笑容,不一會兒就到了家門口。她高興地說:“我在浙江打工三年沒有回家,沒想到,過去坑洼不平的泥水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平展展的水泥路,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在我市像趙女士看到新街鎮鄉村道路的變化,僅僅只是全市農村公路建設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讓“泥水路”變成“水泥路”,讓等級差的公路黑色化。這是我市農村公路人始終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車流量的增加,路難行就成為制約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增收的主要瓶頸。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公路部門依托國家宏觀政策,緊緊抓住農村公路建設大投資、大調整、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圍繞“修好農村路,服務新農村,讓農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建設目標,積極爭資金、跑項目,廣泛發動群眾,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建設通村公路新高潮。
搶占先機,繪就藍圖,農村公路人把通村公路建設任務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合力鋪筑了一條條小康路,全市新修通村路達6705公里,全市2023個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或油路,通暢率達到98.7%,農村公路建設總投資13.4億元,相當于前十年的總和。
農村公路的變化,為農民致富增收搭建了平臺,更成為新農村建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改革篇:活水駛出順風船
“公路建設是發展,管理養護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一萬余公里農村公路橫亙在陳倉大地上,如何管好養好它們,成了農村公路管理部門的頭等大事,以往的縣鄉公路管理辦法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農村公路。改革,只有改革才是農村公路的出路,只有改革才能給農村公路帶來生機和活力。
“有路必養、養必優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這是農村公路推行改革追求的目標。
2007年,我們抓住全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機遇,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配合”的管理體制。按照事企分開、管養分離原則,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引導具有一定能力的企業和民營資本組建農村公路養護中心,競標承擔縣鄉公路的日常養護工作,剝離了原公路站直接從事養護生產的職能,為實現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奠定了基礎。各縣區根據本區域特點,普遍成立了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作為鄉鎮的內設機構,業務上接受縣農村公路管理站指導,所長由分管交通的副鄉鎮長兼任,并配備1-2名專職管理人員,負責轄區的村級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這樣就形成了市交通局—市公路局(處)—縣區交通局—縣區農村公路管理站的縱向管理體系。
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了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以縣區政府為主的責任體制,安排日常養護專項費,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主體缺位、經費不足、人員不落實的突出問題。
制度是提升管理養護水平的關鍵。市公路管理處出臺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暫行辦法》,明確了縣鄉公路好路率、優良路和示范路的標準,縣區公路管理站依照養護合同,規定落實養護責任和質量目標,縣站進行月檢查考核,市處月巡查、季度檢查、年終考核兌現獎懲。目前,全市4700條村道路共計7480多公里,已落實承包管養人員930多人。
管理篇:當好農村公路“守護神”
人民公路人民管,管好公路為人民,當好農村公路“守護神”。這是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叫得最為響亮的一句話。
修路是基礎,管理是根本。市公路管路處樹立“建設公路是創造財富、養護公路則是保護財富,保護財富和創造財富同等重要”的理念,提出了“縣道干線化、鄉道規范化、村道標準化、服務人性化”的“四化”管理目標,同時圍繞“四化”目標,我們實施了三大工程:
(一)公路養護保暢工程:
堅持以人為本,必須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加強預防性養護,突出及時性養護,注重全面性養護,堅持規范化養護,始終確保農村公路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完善橋涵配套建設,健全公路標志標線,加強防護排水設施,提高農村公路防災抗災能力。
(二)路域環境整治工程:
抓公路綠化,結合綠色寶雞創建工作,逐步實現農村公路兩側綠化全覆蓋;抓穿村過鎮路段治理,結合國家移民搬遷、小城鎮建設等項目,對穿越村鎮的路段,統一規劃標高,健全排水系統,根治公路街道化的問題;抓路域環境治理,把路宅、路田結合部作為重點,克服在公路邊溝亂倒垃圾雜物的習慣,使公路與農田銜接順適、美觀,同時結合關中農村民風民俗和沿線建筑特點,打造文化生態公路。通過路域環境整治,達到了路域環境和諧,暢行在農村公路上,有車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感覺。
(三)公路綜合服務工程:
“十二五”我們在全行業樹立“以人為本、以車為本”
的服務理念,唱響“有困難找路政、視行人為親人”的服務口號,在提供一流路況服務的同時,創新服務平臺,拓展服務領域。利用養護工區、養護道班等資源,建立農村公路便民服務設施,為行人和行車提供開水、如廁和事故救援、車輛小修等服務,通過路政許可等手段,合理布局公路沿線的洗車、加油站點,做到服務全輻射。讓行人和司乘人員看到橘黃色,就看到了溫暖、看到了親情、看到了希望。
農村公路人,在平凡的養護管理工作崗位上,展現著公路人的風采,我們扛起了奮勇爭先的大旗,在農村公路養管工作中華麗蝶變,一躍成為全省的標桿。
憶往昔,羊腸小道泥水路;看今朝,康莊大道通坦途。一條條農村公路像流淌的音符,為農民致富譜寫了一曲威武雄壯的旋律,更像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繪就了陳倉大地幸福美好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