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與沃爾瑪的供應鏈四字箴言
2012-2-14 1: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宗河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寶潔公司接到密蘇里州圣路易市一家超級市場的要求,說能不能自動補充架子上的產品,不必每次再經過訂貨的手續,只要架子上一賣完,新貨就到,可以每月付一張貨款的支票。寶潔公司的經理經過籌劃,把兩家公司的計算機連起來,做出一個自動連續補充商品的雛形系統,結果試用良好,兩家公司不必要為產品的補充而發愁了。由此,自動化的供應鏈管理也就從此開始了。
寶潔公司與沃爾瑪的合作,改變了兩家企業的營運模式,實現了雙贏。與此同時,他們合作的四個理念,也演變成供應鏈管理的標準。這四個理念可以用四個字母代表,C(Colaboration合作)、P(Planning規劃)、F(Forcasting預測)和R(Replenishment補充)。
“C”——合作。不是兩家企業普通買賣關系的合作,而是為同一目標、創造雙贏的合作。零售商店不存貨,而把存貨推給供貨商、增加供貨商的成本,就不叫合作。如果零售商與供貨商共同以零售店顧客的滿意為最高目標,來通力合作,就可讓雙方都成為贏家。這樣的合作是長期的、開放的購物,而且要共享彼此信息,雙方不但在策略上合作,在營運的執行上也要合作。雙方先要協議對對方信息的保密,制定解決爭端的機制,設定營運的監控方法以及利潤分配的策略。雙方的目標是,在讓銷售獲得最大利潤的同時,縮減成本與開銷。
“P”——規劃。供應鏈管理源于日用品的零售,當初并沒有P,以后因為有別的行業應用,認為有把P納入的必要。P是規劃,兩家企業合作,要規劃的事很多。在營運上有產品的類別、品牌、項目;在財務上有銷售、價格策略、存貨、安全存量、毛利等。雙方在這些問題上的規劃,可以維系共同目標的實現。另外,雙方可以對產品促銷、存貨、新產品上架、舊產品下架等一些事情進行共同規劃。
“F”——預測。對銷售的預測,雙方可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資料。供貨商可能對某類商品預測的準確,而零售商店可以根據實際銷售對某項商品預測的準確,但雙方最后必須制定出大家都同意的預測方式。系統可依據原始信息,自動做出基礎性的預測,但是季節性、時尚性的變化,以及促銷活動、顧客的反應,都會使預測出現變化。雙方預先要制定好規則,來研討并解決預測可能產生的差異。
“R”——補充。補充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程序。銷售預測,可以換算成為訂單預測,而供貨商的接單處理時間、待料時間、最小訂貨量等因素,都需要列入考慮范圍之內。貨物的運送,也由雙方合作進行。零售商訂貨,應包括存貨比率、預測的準確程度、安全存量、交貨時間等因素,而且雙方要經常評估這些因素。在補充程序上,雙方要維持一種彈性空間,以共同應對危機事宜。成功的補充程序,是供貨商經常以少量的貨品供應零售商,用細水長流的方式導購,減低雙方存貨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