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供應鏈的企業管理信息化
2012-1-5 14: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了能夠長久的保持競爭力,把企業做大做強,成長型企業普遍堅持自主創新,以期在業務模式、企業運營、獲利能力上挖掘并建設自身核心優勢,而供應鏈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意義非凡。
供應鏈競爭與信息化建設
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供應鏈的重要性。在很多行業中,制造成本的降低幾乎走到了極限,銷售額的增加也難有大的突破,對供應鏈的優化和細化最有可能成為成長型企業的另外一個利潤源。更重要的是,對供應鏈的優化和細化,并不僅僅是一個與效率和成本相關的話題,對那些希望加快自己的市場反應速度,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的成長型公司來說,選擇合適的供應鏈,可能就等于選擇一款生死攸關的防身或攻擊性利器。
由于供應鏈管理本身覆蓋面很廣,不但涉及到企業本身多個部門,同時也關聯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機構,因此處于不同供應鏈角色的企業必然有不同的供應鏈能力提升切入點,依據自身特點逐步建設與完善供應鏈核心競爭力。
以成長型企業來看,做好供應鏈管理所帶來的利益是非常明顯的。由于大部分成長型企業在其客戶供應鏈中處于供應商的角色,因此如何能夠與關鍵客戶在“供”與“應”這兩個關鍵業務上做到緊密配合,滿足客戶多方面的要求,對其當前業務的增長是至關重要的。歸根結底來說便是要考驗企業的制造能力與供應鏈管理能力,而供應鏈管理能力又特指了企業在鏈上的反應速度、供應成本控制與供應質量保障。
當今,許多成長型制造企業不約而同的把供應鏈能力的建設,作為了提升訂單量與獲得新客戶的有力途徑。首先,在反應速度上,成長型制造企業最注重的莫過于對客戶訂單的響應速度,如何盡量縮短客戶下單到最終交付產品的周期是很多企業在管理提升上的重要業績指標。其次,再供應成本控制中,占極大比重的原材料采購成本是需要重點控制的部分。再次,供應質量作為一個顯性可量化的指標直接影響到客戶的訂單意向,許多歐美采購企業在闡述為何放棄中國制造而選擇其他地區更加昂貴的產品時提及,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對方能夠提供產品以上更好的供應服務。而長遠來講,當今天的成長型企業欲做成行業龍頭,成長為名牌企業,在戰略規劃中,構建供應鏈核心競爭力更加是一個必須時時考慮、日日耕耘的主題。縱觀當前國內外如戴爾、沃爾瑪等行業龍頭,無不借助供應鏈管理創造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再提升。
供應鏈信息化有效提升供應鏈管理
成長型企業隨著自身不斷發展,產品品種不斷增加,客戶對訂單交付周期和靈活性方面要求也逐步提高,僅靠手工作業流程來管理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不透明的制造過程與不穩定的反應速度幾乎令大多數成長型企業陷入救火隊的境況。什么可以助其改變這種窘境呢?
中國最的大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資訊總裁沈國康指出:“供應鏈管理信息化對成長型企業大有幫助。供應鏈管理信息化會幫助企業建立了高效、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就如同在企業與供應商、分銷商和客戶之間建立了一條暢通的高速公路一樣。成長型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經營現狀量體裁衣,把有限的預算投入到核心業務環節中,通過關鍵業務指標和客戶滿意度的提升,確保了自身在企業間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