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企業快遞環節信息外泄無法顧及
2012-12-30 11:10:00 來源:上海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企業反應
莫名收到廣告短信,房屋銷售經理不停地電話推銷轟炸……但就是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到底是哪里透露出去,個人信息被陌生人掌握得一清二楚實在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事,對此,國內首次立法對互聯網進行監督管理。昨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表明立法機關對用戶信息隱私泄露等方面的監督,而備受爭議的“網絡實名制”或很快成為現實。
網絡實名適用范圍仍有限
某人在網絡上被公布了隱私,但就是不知道是誰公開了這些信息。當前,在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相關主管部門查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過程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侵害者的個人和網站身份信息沒有登記或者登記的信息虛假,取證、查處存在難點,有必要加強網絡用戶身份管理。
決定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辦理網站接入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終端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應當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時,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換句話說,備受爭議的“網絡實名制”需要執行。
目前,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新浪、騰訊微博等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者,都在逐漸倡導“實名制”。比如,在中國移動辦理入網時,用戶會被要求出示身份證進行登記,或者在辦理后續相關業務時會被要求補登記身份以完全實名。
但需要指出的是,網上實名制的適用范圍現在仍然有限,暫時僅限于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即利用信息發布平臺提供信息發布服務需要使用后臺實名制,例如,利用微博、BBS等信息平臺發布信息,必須注冊實名,如果從事其他網絡活動,則無須使用實名制。
雖然決定作了相應的監督規定,賦予公民必要的監督和舉報、控告的權利,但與之相關的實施細則沒有具體化。
未經同意不能發商業電子信息
在決定中,除了實名登記,最為重點突出的是強調對網絡用戶信息的保護。此前,出現過部分電商企業因數據泄露導致過用戶賬戶金額損失,以及運營商內部人員違法銷售用戶信息的案例。
“我們平臺上的用戶個人信息數據都有嚴格技術保護,基本上不會出現外泄的可能,但是在快遞企業遞送時是不是會存在快遞企業或者個人收集用戶信息的可能,就很難保證,因此即使前面環節平臺對用戶信息進行保護,很難保證遞送環節中的信息泄露,我們也很難顧及到。”某電商平臺內部人士在回應時表示,除了企業內部保護和明令禁止兜售外,需要整個銷售鏈條上各環節企業一并遵守。
此外,個人無端收到各種商業廣告情況或將減少。決定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電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電子信息接收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能向其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或者個人電子郵箱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眾多網站在用戶注冊環節設置了是否愿意接收該網站廣告或者廣告主廣告的選項,但這一設置普遍較為隱秘,即以勾選形式出現,因此用戶在不經意中如果同意了相關選項,仍舊會遭受廣告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