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被收份子錢緣于國企沒斷奶
2012-12-30 11:10:00 來源:紅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以資助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等“無利可圖”的郵政服務為名,國家郵政局和財政部打算向快遞企業收“份子錢”,最終可能向快遞消費者轉嫁每年至少10億元的額外收費。近日起草完畢的《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繳納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標準為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臺1元/件、國際2元/件。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年營收200萬元以下企業可免征。據計算,該基金每年可征超10億元,而其相當部分將流入年盈利200億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12月28日《第一財經日報》)
該報道一出,業界嘩然,從業者直言其為“重復征稅”、“民企補貼國企”之舉,更有網友哀嘆:國企何時才能“斷奶”。國企改革了三十年,雖然勉強有了成年人的體魄,可骨子里依舊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只知道張嘴要這要那,頂著“國”字號撒嬌,打不過其他小孩兒便搬出父母助威。
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爆炸式增長,使得快遞行業隨之水漲船高,而經過一系列的激烈競爭和市場調整,快遞行業早已洗牌,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家“寡頭”,不過中國郵政的龍頭位置一直無人撼動。并非郵政的服務有多好,不過在國企的強大光環下,想不做大都難,雖然民間對其的評價經常是“服務差”、“效率低”。
然而,網購的市場在進一步擴大,廣大網友并不買“國企”的單,民營快遞公司以其優質服務、高效率和價格優勢贏得客戶,國企僵硬的制度弊端顯露無疑。上述《辦法》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出臺,雖然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用行政手段競爭市場”的齷齪手段。要知道,快遞行業的利潤率本就不高,而經過這樣一輪“拔毛”,民營快遞公司傷筋動骨在所難免,但這“保護費”還非交不可。可以預測的是,這種收費到了最后還是分攤到消費者的身上,又是一場“無妄之災”。
值得注意的是,收“份子錢”的是國家郵政局和財政部,郵政局和郵政集團是什么關系?這種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做法合適嗎?即便《辦法》要出臺,能不能事先征求業內的意見?制定的標準能否做到“國”“民”一致?基金的管理和運作可否“避嫌”?
國企要發展,一定是按市場規律運作,如果總是依靠行政手段達到市場競爭的目的,動輒“喂奶”,不僅擾亂市場秩序,不于利行業發展,還會將國企慣成“溫室里的花朵”。不能“斷奶”,國企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小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