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快遞包裹來了自己卻不在家,小區保安室也因怕擔責任不愿代收,很多網購達人都遇到過類似事件。網絡購物“最后一公里”問題,已引起政府有關部門重視。昨天,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浙江省電子商務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明年,我省將挑選部分小區試點網絡商品投送公共設施建設,通過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建設智能化第三方社區公共投遞平臺,為網絡商品提供投遞、寄存等服務。
近日,家住余杭紅楓苑小區的網購達人林女士給時報熱線打來電話反映,以前,快遞包裹到了她卻不在家時,快遞員會把包裹暫時放在小區保安室,現在保安卻不讓臨時存放包裹了。這讓她抱怨的同時也有些發愁。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省商務廳副廳長陳如昉介紹,去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網絡零售820億元,今年這個數字更是將逾萬億元。截至今年6月,全省開設各類網店80多萬家,其中銷售額超億元的網絡零售企業近80家。不過,盡管我省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仍存瓶頸,網絡購物“最后一公里”問題比較突出。
陳如昉表示,為構建完善的網絡購物體系,明年我省將重點推進城市社區網絡商品投送公共設施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建設,在城市社區建設智能化第三方社區投遞平臺,在農村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網點,提供網絡代購和農產品代銷等服務。
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的盧處長介紹,此前已有
快遞公司通過開便利店的方式,提供快遞收發業務,但這樣的方式會造成各家快遞公司各自為營,不利于統一規范,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商務部門考慮試點建設的,是智能化第三方社區投遞平臺,不論哪一家快遞公司,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快件投遞。比如,可以在小區內建一個快遞包裹投遞站,投遞員把包裹放進小區的貨柜后,把取包裹密碼發送到消費者手機上,消費者利用密碼自己到投遞站取件。
據了解,杭州
郵政部門此前已在一些高檔小區試點投放“智能便民柜”,其功能就與計劃建設的智能化第三方社區公共投遞平臺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