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淺談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012-12-25 11:3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濰坊商業學校經貿系唐福英
    現代物流被企業界稱為“尚未開發的新大陸”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加速器”。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美國、日本、歐洲企業界流行一種既形象又通俗的說法:把采取各種辦法降低物資消耗稱為企業“第一利潤源泉”,把千方百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稱為“第二利潤源泉”,把改進物流活動稱為“第三利潤源泉”。目前我國的物流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由于我國農業發展還處于相對落后階段,致使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嚴重滯后。這不僅大大削弱了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已成為我國整個流通體系的瓶頸。就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機遇與挑戰談點粗淺看法。
    (一)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良好趨勢
    1.超市終端發展日益迅速。作為一種現代新型零售業態,目前我國的大型超市遍布郊區、鄉鎮,以連鎖方式經營生鮮農產品,其農產品的銷售量和市場份額也出現大幅上升,發展勢頭迅猛。
    2.直供直銷渠道日趨成熟。在中央財政大力支持下,我國各級政府開始大力鼓勵外埠和本地蔬菜生產基地、農產品市場等建立小區直營菜市場和直營菜店,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積極拓展面向零售終端提供配送業務,引導大型連鎖超市直接與農產品產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產銷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豐富農產品零售終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3.網上交易漸成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產業發展迅猛,然而我國農產品市場大多數仍處于初級現貨市場階段。然而,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異軍突起,在農產品零售終端方面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統計數據顯示,自2006年商務部建立農產品銷售電子平臺以來,即時發布農產品供需信息,累計促成農副產品銷售8000多萬噸,成交額613億元。
    4.宅配送業務的探索之路已開通。把高品質水果、有機蔬菜、綠色食品、鮮活水產品等農產品通過宅配送業務送到消費者的餐桌,在上海等大城市已經漸漸打開局面。例如上海本土企業惟一經銷陽澄湖大閘蟹的錦海公司,以實踐證明了這一點。該公司2004年開始嘗試宅配大閘蟹,去年近4成銷量由宅配完成,宅配價格普遍低于超市精品蟹價格,平均每公斤要低100~120元。為何?因為進入超市、賣場,需要支付昂貴的進場費,采取宅配方式銷售,就可以讓利于消費者,企業因此也取得價格優勢。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困境
    1.流通環節過多,時效性差。商品所有權的多次轉移增加了交易成本,重復運輸和迂回運輸時有發生,商品損耗率增加,運輸效率下降;農產品流動時間被延長,降低了產品的時效性,增加其耗損率,不利于實現農產品價值保值,更難以實現價值增值。
    2.物流設施手段相對落后。首先主要是交通運力不足,其次是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的倉儲、交通運輸條件和工具等環節較為薄弱。發達國家農產品產值與農產品加工產值之比為1:或1:4,而我國為1:0.8,差距很大。
    3.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不少產品的分類、分級、分等大都是憑人工感覺,誤差過大,產品包裝從材料到包裝管理都沒有統一標準,這給農產品的儲存、運輸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難。同時,各物流職能部門又難以協調,不能形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物流大系統,從而降低了物流效益。
    4.物流技術落后。“新鮮”是鮮銷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所在,但由于鮮活農產品存在含水量高,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等問題,這就大大限制了運輸半徑和交易時間,因此,對運輸效率和流通保鮮條件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說,有25%的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中被消耗掉了。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
    (三)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可借鑒模式
    1.縮短供應鏈,發展直銷方式。我國應縮短物流供應鏈長度,使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得到提高,物流成本降低,農產品價格處于更合理的位置。除此以外,應大力發展直銷方式,使直銷方式更加多樣化,只有這樣更加有效地提高物流的效率,減少流通成本,降低農產品的價格。
    2.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農產品物流業是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的產業,很大程度上依賴著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備和便利與否,因而首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才是發展物流業的基本要求。
    3.以批發市場為主渠道,以拍賣為手段。以日本為例,目前,全日本共有88個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投資的中央批發市場,年成交金額達6兆2000萬日元,1513個多元化投資的地方批發市場,年成交金額達5兆1800萬日元。經由日本批發市場流通的蔬菜占81%,果品占72%。在批發市場從事蔬菜果品交易的客戶中,通過農協或其他任意組合組織的上貨量各占上貨總量的59%和66.5%,而其他商人等則占總上市量的17.8%和20.1%。交易方法以拍賣為主。在大坂中央批發市場通過拍賣成交的果蔬比率高達90%以上。
    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整體處于時間長、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水平狀態,很難適應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盡管已經出現了很多形式的物流模式,但就總體來看,仍處于物流發展的初期階段。從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其他各環節的技術裝備,再到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整體管理水平,同先進國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必須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點探索適宜的運行模式,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國外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經驗,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必須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作保障,必須高度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有賴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