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流通將評級管理遭藥企質疑
2012-12-20 10: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劉騰
商務部11月27日對外發布了醫藥流通領域的5項推薦性行業標準,這些標準從12月1日起執行。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將對藥品流通企業和藥店進行評級管理。“關鍵是評級要有權威性,評級過程如何公平、透明?商務部的評級如果藥監部門不認可,如果醫保部門不認可,那么作用就很小,藥品批發企業和藥店評級的積極性也會很小。”杭州天天好大藥房董事長陳金良頗有感觸,因為以前也搞過類似的政策。
評級成功還要看配套政策“一個是權威性,一個是政策性,具有這兩點評級新規才會對藥品流通行業帶來影響。”陳金良表示,以前行業協會也做過類似的工作,但是往往做得不客觀。“如果誰和協會關系好就把誰的級別評得高些,那評級的公平性何在?”
另一方面,評級的政策能給企業帶來什么也很關鍵,也就是要有落地的配套政策。對于藥店來說,最看重的是藥監部門的認可和醫保部門的認可。陳金良建議,評級政策應該由藥監和醫保多個部門參與,多部委聯合評定才更具權威性。
12月1日執行的五個行業標準,主要對醫藥流通環節中的藥品批發企業、零售藥店這兩大類企業制定了分級標準。比如,針對批發企業的年配送額多少給予星級評定,30億元以上為AAA級,10億~30億元為AA級,市級配送企業年配送額低于2億元則無法評上等級。對于藥店,按照經營面積、銷售藥品品規多少、覆蓋主要常見病癥的數目進行分級等等。
2009年年底,原來沒有主管部門的藥品流通行業劃撥商務部管理。“要理解業務主管部門和業務監督部門是兩個概念,拿藥品流通行業來說,過去雖然沒有主管部門,但是一直有監督部門,就是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流通專家、九州通副總經理牛正乾介紹,“現在,這個行業主管部門是商務部,監督部門還是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在牛正乾看來,商務部主管業務,角色就像“教練”,衛生部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管行業,角色類似“裁判”。“商務部此次制定的標準只是推薦標準,不是強制性的,推薦性的標準的意思是,你沒有達到也可以做這個行業,而強制性的標準意味著你沒有達到標準就不能從事這個行業。”
行業集中度有望提高
目前來看,雖然國內每個省大型的藥品流通企業并不多,但是和國外相比仍顯分散。根據商務部的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國內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值超過9400億元,藥品批發企業1.35萬家,但是前十名企業銷售總額只占整個行業的20%左右。“相比之下,歐美主要國家前5名藥品流通企業規模占整個行業的比例一般都超過50%。”牛正乾評論,“商務部的政策意在提高行業集中度,但是商務部并非行業監管部門,政策成功關鍵在配套政策的落實。”
去年5月,商務部出臺了《十二五藥品流通行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該《綱要》,2011~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要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元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在提高行業集中度的同時,提高服務質量也是重要內容。《綱要》在“健全行業管理制度,規范藥品流通秩序”的內容中,提出“逐步實施藥品流通企業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根據不同類別和等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激勵企業在規范經營的基礎上改善服務設施,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
藥店價格火拼有望改觀
商務部的調查顯示,2011年年底,國內藥品零售市場規模1885億元,增幅在20%左右。但是,國內藥店總數超過39萬家,其中單體門店超過26萬家,大多數藥店規模小、散亂的現象比較突出。“新標準有利于引導企業向規范化邁進,首先起到扶優作用,其次鼓勵藥店連鎖,還有就是規范企業經營。”江西開心人集團董事長梁永強表示,自從2009年商務部主管藥品流通包括藥品零售行業以來,主管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可以看出費了不少心血。
梁永強認為,新規則的制定將改變藥店競爭僅拼價格的現象,幫助藥店把經營重心轉到重視服務上來。“過去,藥店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就是降低價格,不斷開新藥店擴張,但是新的標準提示我們,要提升服務體系,提升企業管理品質,比如增加藥店中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增加員工培訓等,這些都是引領藥店發展的有益轉變。”
目前,和藥店生存息息相關的是醫改政策的變動,比如藥房托管政策、醫保政策等等。“醫改進行到現在,藥廠的責任是生產品質好、安全的藥品,醫院的責任是提高服務質量,醫生的責任是提高技術、責任心和愛心,至于零售藥店,也要價值回歸,要賣好藥,并非光是價格便宜,還要包括品質、療效,最后再談價格優化。”梁永強說,“只拼價格對藥品零售企業來說是死胡同。”
貴州一樹連鎖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雷認為,新的標準將會淘汰規模小的藥店,也會改變一些藥店偷稅漏稅等不規范的經營,同時把注意力轉到提升硬件上來。“比如對AAA級藥店規定必須安裝電子化客戶服務系統CRM,一旦發現藥品有問題,這套系統可以更好幫助企業對問題產品進行追溯。”
目前在國內藥品流通業中,醫院銷售占70%~80%,藥店零售只占20%~30%。即便如此,2011年1885億元的銷售額也顯得比較分散。國內最大的藥店銷售額在整個盤子中占比過小,美國前三名的連鎖藥店能占藥品零售額的80%~90%,而我國前五名連鎖藥店的銷售額,只占總額的不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