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江蘇礪志攻堅,打通干線“支動脈”

2012-1-16 10: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座城市干線公路的四年巨變,仿佛神話,卻又那樣真實地發生了。從干線薄弱、滯后到干線發力、雄起,淮安公路人凝聚起大建干線公路的向心力和沖擊力,用行動夯實了“國家公路樞紐”的根基,樹立起一個個無言而壯美的豐碑。升級!升級!! 
  干線亟需“強筋壯骨” 
   不同等級的公路如同人體內大大小小的血管,如果說高速公路是主動脈,農村公路是毛細血管,而干線公路則是承上啟下的支動脈。 
   回溯2007年底,審視淮安公路版圖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干線公路薄弱寒酸。除了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寧連公路和當時正在沖刺掃尾的淮漣公路外,境內再無其他一級公路。 
  “高速公路解決的是效率問題,干線公路解決的是效益問題,第一輪高速公路建設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干線公路建設將成為淮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戰場。在當前及今后幾年,我市將以干線公路提檔升級為重點,不斷提高公路網等級水平、改善路網結構,提高路面質量,構筑全天候的快速通道。”時任淮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現任副市長、交通運輸局局長的唐道倫發出了時不我待的鏗鏘誓言。 
   而在淮安市公路管理處處長周洪明看來,淮安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奮力趕超,必須補上干線公路這一課,因為加快干線公路建設,對于銜接鄰市(省)普通干線公路網,構筑市域內部快速普通干線公路體系,完善縣域薄弱地區干線通道,覆蓋全部市縣級行政結點和市域重點鄉鎮,保障市縣快速暢通、縣鎮(鄉)便捷連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路建設,規劃先行。面對江蘇省新一輪干線公路規劃調整的難得機遇,淮安對干線公路網進行了全面、綜合、系統的研究和論證,修編完成了2008年至2020年公路發展調整規劃。“4110”的目標隨之浮出水面--長三角區域范圍核心城市4小時通達,市域范圍通勤交通1小時到達,市域全部城鎮10分鐘進入干線網。 
   瞄準這一目標,淮安將構建以“六縱十二橫三聯兩環”為主骨架的干線公路網,推動干線公路網“覆蓋更多結點、規模更為合理、結構更為科學、多種交通方式銜接更為便捷”。行動!行動!! 
  快馬加鞭奏響最強音 
   宏圖已經繪就,輪廓逐漸清晰。自2008年起,圍繞“策應沿海大開發,加快融入長三角,服務中心城市建設,推動地方產業發展”的思路,205國道、325省道、327省道、326省道、235省道、237省道、淮金線等一批項目陸續上馬實施、加快推進。干線公路建設唱響了淮安公路提檔升級的最強音。 
   在經歷了連續多年大體量投資、高強度建設之后,全市干線公路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8年以來,全市重點實施了21個干線公路項目,累計完成干線公路建設總投資75億元,建成通車里程384公里,在建里程達到29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所占比例為94%。 
   這四年中,多少人為之嘔心瀝血,多少人為之日夜奮戰,多少人為之奉獻犧牲--205國道、325省道工程開工之時,正值全球經濟蕭條、各級財政困難時期。但是,淮安公路人懷著顛覆天險的理想,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經過22個月的奮戰,兩條全長43.52公里、耗資逾12億元的道路建成,成為直通人口大縣沭陽、泗陽的快捷通道,串聯起淮宿兩市親如一家的真摯情誼與攜手跨越發展的燦爛夢想。 
  施工戰線超長、沿線溝塘河網密布、膨脹土路基填筑困難、橋梁涵洞構造物眾多、大跨徑橋梁技術難度大……這是擺在淮金線工程建設者面前的諸多難題。此外,天氣干旱導致材料運輸難,融資難、用工難等問題,也都困擾著這條道路的建設。然而,工程建設者們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嘆的答卷:在完全沒有省補資金的情況下,工程17個月之內便高效建成通車,成為淮安干線公路建設史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61.115公里、單體投資最大--18.04億元的項目。項目通車后,淮安市政府投入逾2億元在路兩側各實施30米寬綠化帶,又投入2000余萬在全線安裝了路燈。目前,淮金公路猶如一條綠色生態長廊逶迤在蘇北大地上。 
   工程推進中,建設單位對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實行公開招標,用規范的機制選拔了一批優秀建設隊伍,以保證一流的品質。嚴格精細的監管和先進技術的運用,使這些項目都成為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品工程。 
  創新!創新!! 
  鋪就通向幸福的坦途 
   大建設、大發展首先得益于體制機制的創新。為了更好地推進干線公路建設和管理,淮安市政府建立了干線公路建設例會制度,定期召開分管縣(區)長和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工程例會,通報工程進展情況,研究會辦相關問題。在一些項目建設中,市交通運輸部門與地方政府探索合力推進機制,并建立月報、周報和手機日報等制度。 
   譬如,針對205國道、325省道建設工程資金籌措和征地拆遷困難的情況,市交通運輸局與淮陰區政府成立了工程聯合指揮部,指揮及副指揮由雙方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擔任,各抽調人員成立綜合部及工程部,分別負責征地拆遷和工程建設,對外一個聲音,對內經常溝通。事實證明,這一新的組織架構的運行,有效杜絕了拆遷、施工“兩張皮”的現象,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設計采用“雙院制”,一家負責設計,另一家咨詢把關;對于施工監理,采取公開招標,選擇信譽好、資質高的科研院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全程參與;建造大型橋梁等重點項目,實行技術方案專家審查制;推行施工全過程監控,等等。 
   如果說體制、機制創新是創優的保障,那么,科技創新則是創優的靈魂。推廣“骨架密實型二灰碎石基層”代替“傳統懸浮密實型二灰碎石基層”;實行“水穩碎石基層”代替“二灰碎石基層”;開展舊水泥路面“白改黑”技術研究;大面積采用SBS改性瀝青混凝土面層,提高路面綜合性能;為防止剛性基層熱脹冷縮產生裂縫,延長道路使用壽命,運用高速公路施工工藝,并進行預切縫處理……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既提高了公路綜合性能,又貫徹了行業節能減排的要求。 
  大道通天,坦途暢流。過去的四年,一曲曲贊歌在綠野平疇之間唱響,一條條康莊大道在淮安大地上延伸,承載起百姓致富的夢想。可以預見,未來的歲月里,淮安干線公路建設不會停歇,必將丈量新的精彩與輝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