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縣多舉措大力推進臨港經濟發展
2012-11-28 9: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湖州市德清縣擁有水域面積129.71平方公里,擁有內河定級航道21條,航道總里程224.19公里。近年來,該縣整合港口資源,形成“抱團”效應,港口、臨港工業園區、物流園區三者有機結合,加速形成了輻射上海、蘇南及杭嘉湖地區的臨杭物流中心,逐步建成具有現代物流、臨港工業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港區。德清港于2005年躋身全國內河港口十強,目前已吸引了商源物流、中球冠油品、源航塑業物流及升華物產等一批大物流企業 。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59.4億元,同比增長293.4%,上繳稅金2004.06萬元。
一、立足優勢,規劃產業布局
一是科學規劃發展藍圖。按照“建設大交通、發展大物流、振興大港航”的要求,該縣立足港口資源優勢,科學規劃港航產業布局。目前已委托上海海事大學做好港航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并簽訂了《德清縣港航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合同,著手在全縣鄉鎮、部門、重點物流企業以及周邊地區開展實地調研和征求意見,力爭在今年12月份完成港航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的定稿。
二是完善集疏運體系。加快高鐵及場站配套設施建設,繼續提高公路密度,形成了“公鐵水”(公路、鐵路、水運)的大交通綜合運輸體系。今年新增集裝箱運輸車1臺,實現了集裝箱運輸車輛零突破。截至10月底,共有貨運車輛1871輛、9397噸,實現凈增230輛、1327噸。下階段重點發展箱式、罐式等新型節能環保型運力,積極引導貨運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實現境內重型、箱式、罐式等專業運輸結構比同比提高1%。
三是健全保障服務機制。優化項目前期方案,縮短辦事審批流程,降低建設投資成本,實行現場跟蹤服務,組織召開專家論證等一系列舉措,從而打造良好的港航發展軟環境。同時積極協助碼頭、物流園區的企業辦理申報、審批,聯系上海港等進出口港通關速度、提升口岸服務效率,加強臨港產業、物流企業、碼頭公司等之間的信息溝通與資源共享,定期現場監督、檢查港口碼頭、物流園區作業流程,為相關企業單位排憂解難。該縣還利用各種融資手段,新設立1億元的信貸引導基金(縣財政性存款),形成了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投融資體系,加大對港口、物流等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的扶持。
二、加大投入,提升通航能力
一是航道改造升級。該縣鐘新線是全省首條“養建結合”的養護改造模式航道,在此基礎上,“十二五”期間,重點推進京杭運河、武新線兩條航道高等級改建,計劃投資11.25億元;續改建白三線、下湘線、洛東線支線航道養護工程,計劃投資1.93億元,并在臨杭物流園區規劃建設杭湖錫線德清雷甸錨泊服務區,初步形成“二橫三縱五支”的主骨架航線。同時創新管理手段,科學調度實施分道通航,強化巡航提升通航能力。
二是港口資源整合。港口碼頭設置統一建設標準、技術要求,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和岸線利用規劃。在全縣投資2億元,規劃新建500噸級碼頭泊位12個,新增港口吞吐量355萬噸。組織相關部門單位聯合開展港口綜合整治,拆除、關閉、搬遷了一批與《湖州港德清港區規劃》不符、嚴重影響通航安全、影響城市環境、不符合環保要求和城市發展方向的碼頭,確保德清港區的可持續發展。2011年海事部門累計巡航里程2560公里,出動海巡艇204艘次,參加檢查人員770人次。截至目前,淘汰無證和弱小碼頭8家。今后,將繼續開展無證碼頭調查摸底工作,進行梳理整合,對符合規劃的碼頭設施、規模較大以及符合相關要求的企業盡量進行評估、納軌,統一辦證。
三是運力優化升級。推進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在充分利用通航條件的前提下,向不同類型、不同噸位的專業化船型系列發展。專門出臺了《關于提升德清港船舶運力促進水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吸引縣內外企業、個人新購船舶在德清注冊營運或外港籍船舶轉入德清營運,促進全縣水運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全縣水路運力目前突破14萬噸大關,單船平均噸位達209.7載重噸,創歷史最高。截至10月底,全縣水路在冊運力687艘,14.09萬載重噸,平均噸位209.7載重噸,同比分別增長為31.61%、41.56%、10%。
三、招引項目,發展臨港經濟
一是構筑平臺。該縣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建設德清經濟開發區、臨杭產業區、德清工業園、科技新城四大平臺,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集聚區。其中臨杭工業區作為德清經濟開發區的延伸,是臨杭產業帶的核心區域,著力打造融入杭州主戰場、中部產業集聚區和現代倉儲物流中心,共拓展平臺8088畝,建成平臺2703畝,其中:裝備制造園區2011年批準成為湖州市重點特色生態工業園和通用航空省級高技術產業基地重點區塊;臨杭物流園區被列入省級重點扶持物流基地之一和首批浙江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2011年與升華集團簽訂總投資達27億元的平臺合作開發協議,實行合作開發,成立平臺公司,將開辟區塊擬建500噸級碼頭19個,設計年吞吐能力件雜貨255萬噸,目前碼頭泊位建設工程已完成工可審查。
二是產業提升。加強港口輻射功能為著眼點,在原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做大集群經濟,逐漸做大產業蛋糕。依托水運港口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從依賴石礦資源的石料、水泥等建材產業、木業等為主向多種產業聯合發展轉變,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現代物流服務業,目前全縣以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裝飾建材為主的“3+X”產業體系已形成,三大主導產業產值近年內將達到460億元,增長達22%以上!笆濉逼陂g,該縣計劃投資36億元,重點構建以“一園兩中心多節點”為主的物流產業帶,從而逐步建成具有現代物流、臨港工業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港區。
三是選商引資。目前,該縣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重大物流項目,共有物流項目101個,總投資8億多元,建成泊位242個,其中1000噸泊位1個、500噸泊位13個、300噸泊位4個,目前已投入試運行,極大地推動了該縣現代物流業發展。如新市的浙江升大物流碼頭預計年吞吐量400萬噸,是杭嘉湖地區最大、最深的內河碼頭,改變了杭嘉湖地區缺少千噸級以上深港泊位的歷史。乾元的多功能港區(集裝箱港)已完成初步設計審查,項目總投資1億美元,預計年吞吐能力250萬噸,其中集裝箱25萬TEU。根據市場需求,該縣還將建設一批專業化物流設施,在綜合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內規劃一定規模的農村物流配送中心或貨運站點,引導設置農村物流經營專區。(本文來源:湖州市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