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鐵路貨運的新發展
2012-11-26 11: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張俊勇
美國鐵路運營商絕大多數為私營,主要以貨運為主。20個世紀80年代,Stagger法案推行后,美國鐵路獲得了充分的自主經營權。鐵路貨運走出了瀕臨破產的邊緣,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加強技術設備投資,使得勞動生產率、貨運收入和利潤取得了不俗的發展。目前,美國鐵路貨運線全長138623英里,全國大大小小運營商566家。大的幾家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劃分各自的業務地盤,開展長距離運輸業務,彼此之間較少競爭;眾多小的公司則在某一局部區域內開展業務,從事短距離運輸業務。因此,美國鐵路貨運市場是一個壟斷寡頭競爭與完全競爭并存的市場格局。
盡管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經濟刺激計劃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美國鐵路貨運市場卻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貨運收入同比增長遠遠超過美國GDP的增長速度。導致美國鐵路貨運市場規模因素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就外部因素而言,2007~2008年發生在美國的經濟危機導致了交通運輸業的重新洗牌,由于鐵路運輸具有單位運輸成本低、能源效率利用高、環境污染小等特點,重新受到運輸市場的青睞,公路運輸行業由于相反的原因,使得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公路運輸司機短缺、美國環境保護部門對排放標準的嚴格要求,再加上高速公路所出現的擁堵造成公路運輸成本高企,正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鐵路運營商瞄準時機,展開了一場與公路運輸爭奪市場份額的大比賽。
美國鐵路運營商,尤其是一級鐵路運營商,無一例外地把發展聯合運輸作為自己的經營策略。美國是世界上進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進出口貨物占到美國全部貨物運輸的55%以上。鐵路運輸行業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以集裝箱為基礎的聯合運輸方式。如今美國家庭的日用消費品,小到名片,大到家具等無不采用集裝箱運輸。根據北美聯合運輸協會的數據,2011年北美集裝箱使用比上一個年度增加了9%,實現了連續7個季度的增長,超過了2.5%的GDP增長速度,集裝箱運輸量的增加主要是鐵路聯合運輸的結果。
公路運輸具有靈活便利的特點,相當一部分客戶過去選擇了公路運輸,比如新聞報紙、信件和郵政包裹的運輸。美國鐵路運營商在客戶個性化服務上大作文章。他們意識到,如果僅僅因為鐵路平均運價低,還不足以吸引到客源。為此,他們從物流的角度,對運輸路線、交通工具選擇、中轉等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制定了全方位的物流運輸優化方案。通過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的應用,為客戶構建了可供選擇的運輸路線、運價矩陣。托運人通過對比該矩陣,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曉貨物運輸的時間和費用,那些對貨物的時限性、保鮮性要求較高的客戶被吸引過來。充分對數據和成本進行挖掘,從客戶角度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是美國鐵路運輸業務轉型的新趨勢。過去,美國鐵路運營商采用外包形式進行營銷,如今把客戶資料數據、成本分析納入到核心業務范圍。
美國鐵路運輸中的多式聯運主要是采用集裝箱作為裝載工具,把單層集裝箱改造成雙層集裝箱,如今一輛火車機車可以搭載250個集裝箱。為此,美國鐵路運營商加大了投資力度,對基礎設施和設備進行了投資,包括完善鐵路中轉、道場、加大隧道凈空、減少道路坡度、改進信號系統等,這些都為集裝箱的大量運輸創造了便利條件。不僅如此,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大的鐵路樞紐和城市周圍建立了多個貨運中轉中心,不僅減少了集裝箱的迂回運輸,也大大降低了空載,極大地提高了鐵路運輸的生產率。
(作者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