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深水航道增效幾何?
2012-11-24 10:26:00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長江口深水航道,一艘艘巨輪載滿五顏六色的集裝箱以及煤炭、金屬礦石、石油天然氣及制品等貨物,往返穿梭。長江口航道的浚深,無疑成為長江航運發展的“加速器”—— 記者 趙虎
羅強
在內河航運大建設的號角聲中,長江口航道部門從1998年1月開始,歷經13年艱苦卓絕的奮戰,終于讓長江口航道水深進入-12.5米“深水區”。
那么,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為長江流域到底帶來了怎樣的效益?日前,由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聯合完成的“2011年度長江口深水航道經濟效益分析”出爐,一項項精準的統計數據成為長江口深水航道增效的佐證。
航運效益——77.26億元
據不完全核算,2011年長江口深水航道為航運帶來經濟效益77.2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0.89%。
在長江口深水航道,一艘艘巨輪載滿五顏六色的集裝箱,以及煤炭、金屬礦石、石油天然氣及制品等貨物,往返穿梭。
長江口航道的浚深,無疑成為長江航運發展的“加速器”。
研究表明,長江口實現深水航道后,往返的大中型船舶明顯增多。其中吃水12米以上的“巨無霸”船舶增長最快,2006年還是“零”紀錄,2011年達到353艘次,比上年增長11.6倍。同時,長江口貨運量呈持續較快增長態勢,“十五”和“十一五”期年均增速分別為19.3%和10.4%。2011年長江口貨運量較前一年增長了3.8倍,達到10.05億噸,通航船舶47784艘次,日均149艘次,是治理前的5.8倍。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帶來的另一個明顯成效是減少了貨物的減載中轉。數據顯示,長江口航道治理前,北槽水深僅7米,約有1.75萬艘次船舶無法通過長江口,需減載或在始發港改為較小的船型。根據馬跡山、綠華山兩個主要礦石減載中轉港口提供的數據,航道治理前,礦石船舶需要減載到吃水10.5米以下,航道治理后,10萬噸級貨船可暢行長江口,船舶平均吃水提高了14%以上。
港口效益——10.95億元
經估算,2011年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為南京以下港口誘增吞吐量效益為10.9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9.3%。
專家認為,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與進出口貿易等國內外市場需求共同推動了南京以下港口吞吐量的增長,粗略估計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對港口吞吐量增長的貢獻約占1/5。南京以下港口歷年吞吐量,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沿著直線變化。2002年之后各港口吞吐量增長擺脫了原有趨勢,呈加速增長態勢,由2002年的18.9%上升至2011年的67.6%,年均遞增36%。根據港口當年深水航道增運量、港口吞吐量誘增系數約為20%、港口單位吞吐量經濟效益三方面統計, 2011年長江口深水航道為南京以下港口誘增吞吐量效益為10.95億元,比上年增長29.3%。
此外,長江口航道治理工程推動了港口的發展,長江南京以下主要港口(不含洋山、金山及內河港口)專業化深水碼頭持續增加,2011年擁有生產性泊位長度214.7公里、生產性泊位2049個、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462個,分別比上年增長了3.93%、3.02%、5.00%,比治理前分別增長1.7倍、0.9倍和1.7倍。擁有生產性萬噸及以上泊位最多的是上海港,達到150個,蘇州三港擁有107個萬噸及以上泊位,南京有52個,泰州有51個。萬噸級泊位增長最快的是揚州港、泰州港和鎮江港,分別是44.44%、15.91%和9.38%。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滿足了船舶大型化和國際航運快速增長的需求,有力支持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沿江億噸大港數量由治理前的1個增加到7個,上海港連續兩年斬獲全球集裝箱和貨物吞吐量第一。
“藍色”經濟——全面釋放
長江口深水航道深刻改變中國“藍色”經濟發展格局。自深水航道投用后,這條“水上運輸大動脈”成為撬動中國“藍色”經濟的重要杠桿,為中國“藍色”經濟騰飛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航道水深的大幅度提升,極大地釋放了航運潛力,顯示巨大的綜合效益。深水航道作為連接海洋和長江內河航運的重要通道,為臨近省市、長江沿線、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據測算,2011年長江口深水航道共節約減載中轉費約為14.54億元,節約的時間價值約為13.96億元,減少貨物損耗約為18.25億元。
長江口深水航道對拉動GDP增長的作用同樣巨大。2011年長江口深水航道拉動GDP增長的總效應約918億元,拉動財政收入增長約202億元。
長江口深水航道還推動了產業由東部中西部轉移,促進長江中上游各省市經濟快速發展,增強了腹地內企業的競爭能力,為沿江地區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促進沿江地區勞動力的流動和就業增加。預測表明,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增加了14.6萬至19.4萬人就業。
在船舶制造方面,上海集中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總公司的五大船廠中的4家(江南、滬東中華、外高橋和上海造船廠),而江蘇沿江則擁有中遠川崎、新時代、揚子江等七大船廠。其所生產的30萬噸級VLCC油輪、大型LNG船、儲油船、20萬噸級以上的礦石專用船、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等大型船舶和設施,均需要從長江口深水航道穿越。在客運方面,長江口深水航道建設還為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靠泊22萬GT、總長達360米、設計船寬47米、滿載吃水9米的郵輪創造了條件。隨著超大型國際郵輪的增加,其經濟效益將日益凸顯。
綜合效益不可估量
長江口深水航道帶來的經濟效益之大令人振奮。從長遠來看,其帶來的綜合經濟社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僅以2011年為例,長江口深水航道為航運帶來經濟效益77.2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0.89%;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為南京以下港口誘增吞吐量效益為10.9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9.3%。此外,據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數據,截至2010年,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共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613億元,年均拉動783億元;拉動財政收入2239.38億元,年均203.58億元。
事實上,對航運而言,一寸水深一寸金。海輪吃水每增加1厘米,就可以多載貨物100噸,而且行駛速度更快。長江口航道水深從7.0米增深到12.5米后,船舶平均每航次可多裝載50%—110%,其中12.5米比10.0米船舶平均每航次可多裝載18%—30%,船舶的營運水平大大提高。
同時,長江口深水航道的貫通,能夠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滿足貨物運輸量快速增長和船舶大型化發展的需要;將促使長江水系形成與長江口深水航道相銜接的高等級的航道體系;將促進形成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龍頭,布局合理、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長江港口體系;將進一步加快長江黃金水道向上延伸的進程,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促進東、中、西部經濟聯動,帶動沿江中西部經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