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6年維權贏回公正待遇 為企業應對貿易壁壘樹立樣板
2012-11-23 10: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15日,歐盟高等法院最終審定奧康鞋業在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中勝訴,從而結束其長達6年的維權之路。此次勝訴,不僅令頻遭反傾銷之困的出口企業信心大振,也為企業該如何應對貿易壁壘乃至推進國際化進程提供了借鑒。
馬拉松式維權之路
從起訴歐盟到獲得最終勝訴,奧康鞋業走過了長達6年的馬拉松式的維權之路。
早在2006年10月,歐盟委員會為保護各成員國利益,決定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皮鞋征收為期2年、高達16.5%的反傾銷稅。面對歐盟莫須有的反傾銷大棒,奧康鞋業在第一時間對這一貿易決策提起訴訟。
2008年10月,在此項反傾銷措施本應到期時,歐盟又決定對中國皮鞋反傾銷案展開“期滿復審”。2009年12月,歐盟作出了復審決定,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
2010年3月,在歐盟普通法院駁回5家中國鞋企訴訟請求后,奧康鞋業決定繼續上訴歐盟法院。同年4月8日,中國政府正式上訴WTO,就中國抗訴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措施案提起設立專家組請求,正式啟動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1年3月16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對外宣布在2011年3月31日正式取消對中國和越南皮鞋征收的反傾銷稅。今年11月15日,歐盟法院下達判決書,最終裁定歐盟普通法院在審理奧康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上,個別法律條款使用不當,欠缺公正,判定奧康鞋業勝訴。
負責此案的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蒲凌塵告訴記者,奧康鞋業的勝訴使得之前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產皮鞋征收反傾銷稅的措施失效。按照歐盟法院的判決,歐盟將承擔奧康上訴歐盟普通法院和歐盟法院的訴訟費。另外,與奧康有貿易關系的進出口商原則上亦可獲得從歐盟有關方面退回的部分被征收的反傾銷稅。
奧康勝訴意義深遠
“歐盟的反傾銷讓包括奧康鞋業在內的一大批中國企業的出口業務受到了影響,但也給企業上了一堂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課。”奧康鞋業董事長王振滔告訴記者,通過對歐盟反傾銷行為的據理力爭,奧康鞋業不僅贏得了官司和尊嚴,也從中學到了許多國際貿易的相關法律知識,積累了應對國際貿易糾紛的經驗,這對于企業進一步走向國際化大有裨益。
此外,在與歐盟進行反傾銷抗爭中,奧康鞋業也加快改進生產工藝,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產品的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今,奧康鞋業的產品出口單價已經達到20美元以上,一些優質產品的出口單價甚至達到了50美元。
事實上,此次勝訴也給業界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溫州鞋革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謝榕芳表示,歐盟法院的裁定意味著今后中國皮鞋進入歐盟市場的綠色通道已經打通,企業不用再交16.5%的附加稅。這也提醒中國制造業企業,如果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違反世貿組織規定的,就要把維權官司打到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奧康鞋業勝訴歐盟反傾銷案的積極作用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歐盟法院的判決裁定歐盟在反傾銷調查中沒有給予中國企業公平待遇,這是歐盟過去不曾承認的,此次判決起到了明是非的作用;二是奧康反傾銷案判決限制了歐委會濫用反傾銷措施和濫用自由裁量的權力,警示歐委會不僅要在市場經濟待遇的法律適用問題上,在其他條款的適用上也要嚴格依法公正行使其行政權力,而不能濫用;三是之前我國一些企業不太敢跑到歐盟和貿易救濟調查國運用當地法律維權,但此次判決提振了中國企業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的信心。
企業要學會保護自己
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我國家電、輪胎、光伏、自行車等多個行業企業在海外市場拓展的過程中,遭遇了反傾銷調查或其他不合理、不公正待遇。
由于歐美國家的經濟形勢仍未見起色,未來幾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現象將更加明顯。在歐美等國對中國企業進行的反傾銷調查與制裁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必須主動利用國際貿易規則,積極予以應對。不過,從目前看,由于對WTO的相關規則仍然缺乏深入了解,加之昂貴的維權費用和貿易保護主義作祟,中國企業的海外維權之路仍十分艱難。
蒲凌塵告訴記者,國際貿易爭端一旦進入司法程序,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才能得到最終裁決。在此過程中,企業需要有足夠的膽量和信心,也要具備一定的毅力,才能妥善應對國際貿易爭端訴訟。
蒲凌塵也表示,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時,也可以采取一些手段保護自己,盡力避免貿易爭端。首先要正確認識法律,嚴格按照法律程序來辦事。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更多采用純商業化的競爭手段,只看到商業上的短期效應和市場容納性,很容易導致進口國企業的發難。因此,中國企業應該轉變觀念,要熟悉當地法律和國際貿易規則,把法律框架作為自己的“保護殼”,再推出商業上的競爭戰略。
其次,中國企業在出口過程中,不能把價格作為拓展海外市場的惟一切入點,要注重優化產品結構,使價格、品牌、質量、文化等因素融會貫通,使產品更飽滿、更完善地進入海外市場。
再次,中國在“走出去”過程中,要在繼續穩住成熟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辟新興市場,避免產品過于集中地銷往某一市場。此外,企業還應認真解讀國外市場的發展變化趨勢,及時捕捉海外市場發展形勢變化的市場信息,及時作出應對,避免陷入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