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風采

譜寫交通運輸業科學發展新篇章

2012-11-18 10:2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
    實現多種運輸方式全面協調發展,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有機銜接和協調運轉,實現交通運輸資源優化配置,更好地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這既是世界交通運輸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現階段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方向。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性、基礎性產業。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交通運輸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影響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集中力量攻堅克難,不斷探索交通運輸科學發展之路,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改善民生、提高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由于歷史欠賬較多,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量不足,運輸裝備水平落后,運輸保障能力不強,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之一。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從世界交通發展趨勢和規律的角度審視我國交通發展,從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角度審視交通適應能力,從人民群眾對交通需求的角度審視交通服務,從行業外的角度審視交通發展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到,只有把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不斷解放和發展交通運輸生產力,既適度超前又符合國情,才能逐步縮小交通運輸供給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我國交通運輸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實現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交通運輸由傳統走向現代的戰略選擇。明確交通運輸為誰發展
    服務億萬群眾,是交通運輸的本質特征。這一本質特征決定了交通運輸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交通運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提出“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
    10年來,我們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建設銜接順暢、方便快捷、經濟可靠的交通運輸系統,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公路客貨運輸量分別從2001年的140.3億人、105.6億噸增長到2011年的328.6億人、282.0億噸,分別增長1.3倍和1.7倍。積極落實惠農政策,全國所有收費公路開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農村物流和城市配送加快發展。積極推進以普通公路為主的非收費公路體系和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體系“兩個公路體系”建設。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運輸系統中的骨干作用得到發揮。實現海峽兩岸海上、空中通航及通郵。
    與此同時,我們不斷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和應急保障能力,基本建立了全方位覆蓋、全天候監控、快速反應的現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系統和救援體系。建成重點營運車輛監管服務系統、軌道交通監控系統,成立國家公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中心,開展“平安工地”建設,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危橋改造、安保工程成效顯著。
    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方向
    實現多種運輸方式全面協調發展,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有機銜接和協調運轉,實現交通運輸資源優化配置,更好地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這既是世界交通運輸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現階段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方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在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和發展現代物流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是推進大部制改革,不斷消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對民航局、郵政局的指導,積極構建布局合理、優勢互補、分工明確、銜接順暢的綜合運輸運行系統和服務系統。
    二是出臺了《關于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形成了綜合運輸體系框架下集約的基礎設施系統、現代的運輸裝備系統和科學的組織保障系統,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
    三是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加快發展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航運,加強專業港口碼頭運輸系統建設,優化完善航道網絡,提高船舶等運輸裝備的大型化、專業化水平。
    四是積極探索物流業發展的科學途徑,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支持現代物流龍頭企業發展,提高物流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推進運輸服務業向現代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五是推進重大改革。完成水監體制和港口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取消了養路費等行政收費項目,已有19個省份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規范收費公路運營管理。
    六是完善交通運輸法規體系,實現交通運輸法規的整體協調統一。
    解決交通運輸發展中的突出矛盾
    多年來,交通運輸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結構不盡合理,發展方式粗放,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強。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認為,走依靠科技進步、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創新型行業,是實現永續發展和代際公平發展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遇,提出了實現“三個轉變”的思路,即“由主要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拉動向建設、養護、管理和運輸服務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科技進步、行業創新、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變;由主要依靠單一運輸方式發展向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轉變,實現發展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獲得30多項國家級科技獎勵,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長大橋隧建設技術、深水筑港技術、河口航道治理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電子政務、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應用管理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智能交通國家物聯網和北斗導航系統在道路運輸領域應用等示范工程全面啟動。
    二是實施“人才強交”戰略。公路養護技術等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港口水工建筑技術等9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獲得批準建設,行業重點實驗室達到43個,涌現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學術帶頭人。
    三是大力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行營運車輛燃料消耗準入制度,2011年節約燃油14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0.2萬噸;鼓勵發展甩掛運輸、廂式運輸、集裝箱運輸等專業化運輸方式,加快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組織開展“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推廣節能減排示范項目;完善節能減排評估體系,在10個城市開展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試點,開展交通運輸企業能耗統計監測。明確交通運輸發展重點
    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積極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改善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人民群眾交通運輸條件,通過推動交通運輸條件的平衡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
    一是認真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要求,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傾斜,農村地區出行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實施“五年千億元工程”等政策,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272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增加到356.4萬公里。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和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實施農村客運網絡化試點工程和農村客運班車通達工程。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鄉鎮、建制村通班車率分別達到98.1%和91.3%。
    二是深入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先后制定實施支持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東部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等戰略的規劃和措施,顯著縮小區域交通運輸發展差距。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年來,西部地區公路水路交通建設總投資1.67萬億元,是新中國成立后頭50年投資總和的6.8倍。堅持部省協調聯動,先后與10余個省區政府簽署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發展合作協議,形成部省合作加快交通建設的聯動機制。全力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為實現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目標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穩步推進國際合作。深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交通運輸合作,東北亞陸海聯運合作取得初步共識,連續12次當選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通過推進國際公路建設、開通海陸聯運通道、簽署運輸協定等系列措施,不斷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深化馬六甲海峽合作機制框架和北極航運領域相關工作。(根據作者相關文章整理,有刪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