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走出去”不等于就能 “出去走”

2012-11-14 11: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王佐
    我國制造業海外擴張與國內市場布局一樣,同樣面臨產品的市場定位、工廠選址、供應商選擇、渠道構建、品牌管理、物流體系支撐、勞動力供應、法律法規環境以及當地文化習俗等問題。企業構建和運營其供應鏈體系必須前瞻性和戰略性的考慮統籌解決方案,只是所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場景可能不同,文化和法制環境可能迥異。這將是我國制造業海外擴張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在全球尋找成本洼地,將可以吸收全球化溢價的加工制造活動外包給一些低成本國家,不管是原材料本土采購還是“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由于產品的制造按照跨國公司的設計和標準,產品的消費又多在發達國家市場,因此構造了所謂的全球供應鏈——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運輸商、客戶、消費者等全球分布,原料全球運輸、服務全球采購、產品全球營銷、資本全球流動、公司全球管理。
    從物流的觀點來看,這種全球供應鏈得以有效運營主要取決一項技術經濟權衡,即雖然產品的制造地遠離消費地,要產生不太經濟的長距離甚至是超長距離的原材料和產成品運輸成本,但由于產品的制造成本足夠低,即勞動力和原材料獲得成本足夠低,且由于跨國公司控制了諸如設計、渠道和品牌等供應鏈的高溢價環節。因此,跨國公司在制造環節所獲得的成本優勢足以抵消相關全球運輸和物流成本,且仍然有利可圖。
    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看,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鏈運營的技術經濟權衡中還有一項巨大的隱含成本溢價,那就是利用低成本國家急于謀求經濟增長、擺脫貧困、忽視甚至犧牲生存環境的可持續性,且相關勞工保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劣勢,通過制造外包把產品制造過程中的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污染成本都留在了所謂“低成本”國家,實際構成了對發展中國家寶貴環境資源的合法性掠奪。
    但是,經濟全球化也必然帶動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對提高,進而導致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逐步上升,以及對環境可持續問題的重視。發達經濟體國家受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重創,至今經濟復蘇緩慢且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導致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鏈掌控能力削弱,并對其全球供應鏈布局和運營產生影響。當低成本國家的產品制造成本上升到不能覆蓋原材料和產成品全球運輸和物流成本的時候,這些全球化大公司就會考慮尋找新的成本洼地,比如東南亞地區,進行全球供應鏈布局的重新調整。我們正在遭遇的就是海外訂單縮減和全球化產業轉移。
    我國制造業海外擴張也是這一波全球化產業轉移的一部分。但在發達國家市場布局和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布局會有很大不同。在發達國家市場擴張主要是為了獲得技術、資本和品牌能力,占領高端市場。在發展中國家市場擴張則主要是為了獲得資源和能源,以及低成本溢價,占領中低端市場。
    顯然,在這兩種市場上企業供應鏈構造將面臨不同的條件和要求,比如,法制環境和文化背景不一樣、產業體系和配套服務能力不一樣等。但顯而易見的是,我國制造業企業構建海外供應鏈離不開當地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幫助。這很可能是決定成敗的最重要的因素。
    不管怎么說,中國制造業在海外市場的擴張以及相應供應鏈的構建,離不開對上述諸要素的技術經濟綜合考量。換句話說,中國企業海外供應鏈的構建和運營,遠比海外投資建廠或實施海外并購要復雜得多。想來那些已經“走出去”或計劃“走出去”的制造業企業已經準備好了構建和運營海外供應鏈的解決方案。(作者單位: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