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質疑 “城市共同配送”
2012-10-3 6:5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周健
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向全國推薦“城市共同配送”模式,鼓勵批發、零售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聯手。日前,上海快遞企業明確提出質疑,擔心此舉形成市場壟斷,以致快遞公司虧損。
易形成行政化壟斷
快遞物流咨詢網設于上海。據該網站原創的“‘城市共同配送’不適合快遞行業”一文指出,商務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的“城市共同配送”相關政策有4方面問題值得商榷。
該網站指出,“城市共同配送”不利于打造快遞品牌。快遞是具有“門到門”服務、限時服務和增值服務的產業,這些服務不適合共同配送。“城市共同配送”不是市場化手段,不利于市場化競爭。該網站呼吁政府部門為快遞公司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解決快遞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比如快遞車輛“進城難、停車難”,快遞配送“進校區難、進社區難”等。據了解,4大國際快遞公司在全球任何國家沒有采取城市共同配送的方式,而是市場化的手段。即:為了方便消費者取件和送件的便利,國際上許多國家的快遞企業采取便利店代理的模式;在偏僻的區域,他們則采取代理的方式解決配送成本高的問題。
快遞公司的存在緩解了城市交通通行壓力。快遞公司為商務企業提供的文件和樣品的遞送,大大減少了商務企業的車輛及人員出行。尤其是服務電商的快遞,屬于一種集約化的服務,對緩解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擁堵功不可沒。
“城市共同配送”還很容易形成行政化壟斷。該網站認為,相對于超市配送和蔬菜配送等“單向”服務,快遞的派件和取件是“雙向”服務。如果由政府指定某一個城市共同配送公司壟斷“社區”和“校區”的快件遞送和取件以及價格制定權,上述地域內的快件將集中于某個快遞公司,客觀上排斥了其他快遞公司。擔心合作中虧損
記者獲悉,交通運輸部2012年公路水路8項重點工作之一是“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開展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商務部今年6月21日制定了“關于推進共同配送和現代物流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構建以重點商貿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共同配送點等物流節點為支撐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體系;支持商貿、物流企業以聯盟、共同持股等多種形式開展共同配送;要求各地充分運用財政資金,加大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區爭取設立專項支持資金,商務部也將對試點城市的示范項目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持。
快遞公司迄今大多按兵不動。“北京、東北的地方政府相繼有了一些具體動作,我們覺得快遞業需要站出來發聲音了。”快遞物流咨詢網相關人士預計,“城市共同配送”勢必追求贏利,單個快速企業與上游的商務企業配對后,難保今后不被收費或者分成。“快遞公司是薄利的,同城快件每個僅幾元錢,即使被合作方提取1元錢,快遞公司也可能虧損。”其結論是,這種買賣對快遞公司有較大風險。
快遞物流咨詢網分析師建議政府在推行城市共同配送時,按照經濟規律和行業特點,細分“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市場類別,比如蔬菜配送、快消品配送、普通快遞等。對不適合其特點和規律的子產業不能強行推行,應當制定聽證程序,以免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