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武漢加快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2012-10-22 11:4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記者石建躍 通訊員倪軍董政陳沖
    2008年,湖北省整合武漢、鄂州、黃岡和咸寧4市優質岸線資源,構筑以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為目標的武漢新港。武漢新港建設啟動4年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航線網絡不斷拓展,服務功能明顯提升,貨運量增長迅速,其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地位日益凸顯。2010年,武漢新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噸,成為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2011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武漢新港貨物吞吐量增幅達到15%。
    加強科學規劃,全力推動武漢新港發展
    2011年1月,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國發 〔2011〕2號),明確提出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的要求。隨后湖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湖北水運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用10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建成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目標。今年5月,溫家寶總理到湖北武漢視察時,明確表示“要大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提供了重大機遇和有利條件。根據《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發展戰略綱要》,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將建成中部地區主要的集裝箱運輸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運綜合服務基地、物流及貿易基地、航運科技與教育基地和信息服務基地,我國重要的水運交通樞紐、物資集散樞紐和港口經濟樞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內河航運中心。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表示,將加快長江-江漢運河-漢江建設,形成1000噸級航道圈;建成長江航運中心大廈、武漢航運交易所、航運中央商務區,設立武漢陽邏保稅港區;臨港產業區布局汽車、鋼鐵、裝備制造、石化、現代物流等十大產業,到2015年,初步形成武漢航運中心體系和基本功能;到2020年,形成“六大基地、三大樞紐”發展格局,基本建成武漢航運中心;到2030年,建成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綠色智能化內河航運中心,武漢新港貨運吞吐能力達到5.5億噸,集裝箱吞吐達到1000萬標箱,武漢成為長江中游現代化水平最高、服務功能最完備的國際性內河航運中心。
    按照武漢新港(武漢市)“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武漢新港將全方位打造“現代樞紐港、國際港”。總投資861億元,建設70個重大項目,涵蓋港口航運、航道整治疏浚、集疏運體系、航運物流服務、產業園區、市政配套設施、生態環境等七大類。“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約530億元。武漢新港將努力打造集現代航運物流、綜合保稅服務、先進港口設施和經濟技術開發為一體的現代港;水水、水陸中轉的樞紐港;中西部走向世界的國際港。
    加大長江航道、鐵路和公路建設。按照規劃,長江大橋以下長江航道武漢段整治和疏浚航道水深將達6米;漢江舵落口-南岸嘴19公里航道整治,提升至可常年通行2000噸級船舶。新擴建武漢新港江北鐵路、新建武漢化工新城鐵路專用線。改擴建江北快速路及其延長線、武英高速公路延長線、平武路、港機路、省道陽福線、白滸山港花山大道,新建金口港雙向四車道疏港公路,鳳凰山-楊泗磯-金口公路等,共有12個道路項目。
    加快建設古龍、白滸山、漢口北、軍山、金口、紗帽等6個港口產業園建設。古龍港口產業園:依托武船、中糧、煤炭等發展臨港大宗物資交易等產業;白滸山港口產業園:突出江南核心港物流園區建設,重點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精細化工、能源以及物流等產業;漢口北港口產業園;重點發展鋼鐵深加工、建材和現代物流等產業;軍山港口產業園:重點發展汽車滾裝、汽車貿易等產業;金口港口產業園:重點發展現代裝備制造、商貿物流等產業;紗帽港口產業園: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機電、食品加工等產業。
    建設陽邏、花山-北湖2個臨港新城。陽邏新城達到中等城市規模。把陽邏新城建設成為武漢東部橋頭堡、武漢最具潛力重工產業基地和宜居生活城。到2015年,陽邏新城初步達到中等城市規模。
    花山-北湖臨港新城。花山片區以低碳、綠色、生態為主題,北湖片區以石化、物流、生態旅游等為主導產業,圍繞國際一流生態城、生態文化區的目標,充分發揮新城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把花山-北湖臨港新城建設成為重要的休閑度假旅游新城和化工產業新城。
    加快基礎建設 鞏固主樞紐港地位
    近幾年來,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武漢新港累計投資603億元,開工建設集裝箱基地、配套碼頭等港航基礎設施項目,以及集疏運項目、臨港產業及物流項目82個,港航配套體系不斷完善;開通直達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及港澳臺地區的不定期貨運航線,恢復開通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使武漢成為中西部地區最快“出海口”。
    2012年,在世界經濟恢復緩慢、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武漢新港逆勢增長,1~9月實際完成投資逾114.06億元,同比增長40.49%。與此同時,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開工:武漢新港紗帽港區公用綜合碼頭、武漢港工業園臨港工業基地、團風港口產業園閩臺產業新城、黃鄂高速延長線、方圓船廠擴建船舶船體加工車間、新建舾裝碼頭項目、咸寧經濟開發區長江產業園物流配送中心等一大批項目相繼開工。楊泗港地區整體搬遷與綜合開發、江北鐵路、白滸山港區花山作業區一期工程、武船重型裝備及船舶制造基地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武漢新港林四房煤炭儲備物流基地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今年8月27日,長江流域最大集裝箱碼頭工程——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三期正式開工建設。三期工程共規劃17個5000噸兼顧10000噸級集裝箱泊位及配套設施,首批開工建設4個泊位。該工程全部建成后將與已投入使用的陽邏集裝箱一、二期工程共同實現480萬標箱的吞吐能力,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陽邏核心港區在長江中上游地區的主樞紐港地位,進一步發揮湖北坐擁長江“黃金水道”的比較優勢。
    培育軟實力 建設內陸多功能現代港區
    武漢新港在提升航運中心硬件實力的同時,不斷強化航運中心的金融與服務軟實力。2012年3月,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在上海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通知》,明確從8月1日起,在武漢新港陽邏港試點啟運港退稅政策,陽邏港區成為長江沿線首個也是惟一一個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口岸。擁有啟動港退稅這一政策優勢,從陽邏港啟運外貿集裝箱貨物,發往上海洋山保稅港區中轉至境外,在離開武漢之時就可辦理出口退稅,辦理時間較以往提前兩周~兩個月,進一步提升了武漢新港的集聚輻射能力。
    今年7月,國務院又通過《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快長江流域開發開放,探索建立沿長江大通關模式,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為武漢新港申報保稅港區帶來極大利好。
    8月17日,國家海關總署署長專程赴武漢新港陽邏港區考察,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武漢新港在基礎配套設施、港區規劃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積極支持武漢新港申報保稅區。目前,陽邏港保稅區申報建設工作已正式啟動,立足于“區港聯動”發展,重點開展保稅物流,國際采購、分銷和配送,進出口貿易服務、航運金融、船舶租賃、航運交易,研發、加工、制造,港口作業等主要業務,力爭打造中國內河的自由貿易區。
    據了解,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將以申報武漢新港陽邏港保稅區為依托,加快形成港口保稅通關、金融、信息等服務支撐系統,著手籌建武漢新港發展研究院、武漢仲裁委員會武漢新港分會,實行市場化方式運作,為新港范圍港口、航運、物流企業及各類航運業機構提供決策咨詢、法律事務、海事仲裁等相關服務。同時,積極推動EDI及物流信息發布平臺建設,深化網上申報項目庫和招商引資平臺建設研究工作,促進信息化結構調整升級,提升新港信息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武漢新港綜合服務功能,使武漢新港成為內陸航運功能最齊全、配套最完善的現代港區。
    筑巢引鳳 增強武漢新港吸引力
    今年以來,武漢新港大力開展經貿活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臨港產業布局已經初具規模。2月,武漢新港管委會與湖北省國防科工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促進湖北省國防工業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中國內陸最主要的船舶制造基地、航運基地與教育基地的戰略目標,重點在軍工科技研發中心建設、船舶制造基地及船舶工業園區配套建設、重型先進裝備基地建設等三大領域,開展港航及基礎設施領港產業園、航運物流及服務以及領港新城等項目和園區的緊密合作,力爭到“十二五”末船舶設計及建造產能產值雙雙超過1000億元。
    5月上旬,在臺灣高雄成功舉辦了武漢新港臨港經濟合作交流活動。漢臺雙方約定共同推動武漢新港直達臺灣高雄等港口的定期近洋貨運航線,通過臺灣這一重要窗口和平臺,延伸武漢新港江海直達的航運服務網絡。9月4日,武漢新港在新加坡舉行臨港經濟投資說明會,實現項目簽約6個,簽約金額160億元。今年1~8月,武漢新港招商引資項目投資額達69.2億元。其中,港航基礎設施類項目4個,投資額16.4億元;臨港產業園項目12個,投資額42.8多億元;航運物流類項目3個,投資額10億元,武漢新港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日益增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