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欲掀新一輪貿易保護潮 劍指“中國制造”
2011-7-5 13: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巴西和阿根廷等南方共同市場主要成員國呼吁加強對進口產品的限制以保護地區工業。對此,國內出口企業普遍表示,將積極應對各種貿易限制。 近來,南美國家的貿易政策有抽緊的跡象。在日前閉幕的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首腦會議上,巴西和阿根廷等南共市主要成員國在會議上呼吁加強對進口產品的限制以保護地區工業,會議釋放出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信號。根據巴西政府向南共市貿易委員會提交的建議,南共市應允許各成員國調整關稅,且根據本國情況對于地區外進口商品提高關稅,以保護本國產業。
對此,國內相關出口企業無奈地表示已習以為常,并稱一旦遭遇貿易限制,將積極應對。
劍指“中國制造”
巴西總統羅塞夫認為,一方面,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緩慢導致國內需求不振;另一方面,部分新興經濟體也在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向南美等地區的出口。由于進口產品的大幅增加,嚴重沖擊了南美國家的工業部門。
阿根廷工業部部長德沃拉·希奧爾希則直接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制造”。她呼吁南共市其他成員國要重新審視和中國的貿易關系,警惕中國產品對南共市成員國工業體系造成嚴重沖擊。
中國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梁子龍指出,中國是南美國家農產品主要出口目的國,而南美國家是中國主要機電產品出口對象國,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若南美國家升級自身的貿易保護政策,可能會給雙方經貿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楊志敏告訴記者,他對德沃拉·希奧爾希的舉動并不感到意外。他分析指出,阿根廷和巴西一直以來是南美洲兩大主要經濟體,而其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并不高。相反,中國目前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對阿根廷的對外貿易發展尤為重要。
近幾年,阿根廷頻頻出招針對“中國制造”。據統計,目前阿根廷生效的貿易保護措施多達121項,其中半數以上的限制措施是針對中國產品的。“事實上,‘1982年危機’之前,阿根廷曾經推行了近半個世紀的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楊志敏進一步指出,該政策是指采取各種措施限制某些外國工業品進口,促進國內有關工業品的生產。這種做法是國家通過給予稅收、投資和銷售等方面的優惠待遇鼓勵外國私人資本在阿根廷國內設立合資或合作方式的企業,并使用提高關稅、實行數量限制、外匯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國工業品進口,以緩解并消除其國內遭遇外來競爭壓力的工業產業。
“這一政策并未使阿根廷脫離主要依賴初級產品出口的格局,其強化工業生產的目的也未達到。”楊志敏說,“所以,不正當的貿易保護損人不利己,對促進世界經濟復蘇也是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更應照顧彼此的利益,積極化解貿易矛盾和糾紛。”
過去10年,中國成為南美國家重要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120億美元激增至目前的1400億美元。中國是南美國家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對象國,其中,中國是巴西和智利最大的出口市場,是阿根廷、哥倫比亞、秘魯和委內瑞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企業未雨綢繆
“我判斷,南美國家今后可能對中國產品采取更多反傾銷措施。南美地區的貿易壁壘和摩擦一直都有,國內企業大多積極應訴。如果南美國家的貿易保護變本加厲,企業只能向政府求助,把官司打到世貿組織去。”山東振華實業有限公司經理趙萍對記者說。她從事南美地區電器出口業務已近10年,在她看來,南美一些國家很可能掀起新一輪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風潮。企業需做好應對準備。
去年,在巴西對原產自中國的合成纖維毯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杭州蕭山紡織品公司損失慘重。“今年開始,我們已經把市場更多地轉到了亞洲國家,春季廣交會上簽的訂單特別避開了巴西以及相關南美國家。”杭州蕭山紡織品公司經理李女士對記者說,“巴西反傾銷案我們沒有應訴,后來獲得的平均稅率是每公斤涉案產品出口繳稅5美元,公司的利潤因此被壓得很低。”
她還告訴記者,公司從那時起開始大力開拓亞洲市場。不過,她建議相關企業在提高產品工藝和品質的同時主動出擊,面對貿易摩擦反守為攻,以便保住南美出口陣地。
梁子龍則指出,眾多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之前,對國際市場規則并不了解,習慣性地帶著國內思維做國際市場,這最容易遭遇他國的貿易保護限制。他建議企業密切關注出口對象國的貿易政策變化,以便及時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