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95%電動車將面臨淘汰
2011-7-4 16: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深圳市發布的一紙電動自行車禁行令,引發了全國電動車主的關注,也引發了關于如何治理電動車的爭論。在7月1日原定的禁行令實施之日前,深圳悄然將電動自行車的“禁令”改成了“限令”。但是,由此引發的電動車的去留問題依然起了廣泛的討論。遠隔千里的浙江的電動車一族就開始擔心起自己今后能否順利地騎車上路。
本地企業稱國標“過時”
杭州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商會會長吳堅掌管著浙江自行車市場和華東電動車市場。
吳堅告訴記者,目前,杭州市場里電動車的銷量還沒有受到深圳限行令的影響,不過,商會會員企業已經有了反應。“一些生產廠家對政策的不穩定感到迷茫,造成了產量的減少,有的經銷商不敢進貨,一些地區出現了產品的斷檔。”
對于電動車新標準,浙江電動車企業反對聲一片。聲音最大的要數金華的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他在其新浪微博上公開亮明自己的觀點。
“13年前的‘最高速度20公里最大重量40公斤’的規定不合理,13年前的標準也該修訂了!
倪捷還擺出了一組數據用以說明電動自行車的道路安全情況處于好轉趨勢!耙、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增幅遠高于事故數量增幅。2009年與2004年相比,全國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數增加6.244倍,但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增加了8倍。二、萬車死亡率在下降。2004年,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為1500萬輛,交通事故死亡人數589人,萬車死亡率為0.39;2009年,事故死亡人數雖增至3678人,但保有率已增至1.2億輛,萬車死亡率反而下降到0.31!
“要治理也不能一刀切,尤其現在電動車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生產工具,涉及到送水、快遞、家政服務等行業的運轉。”菲利普電動車的杭州經銷商黃吉說。
行業分歧導致新國標難產
在杭州慶春路一家電動車專賣店里,老板給記者介紹了一款店內最輕的女式電動車!斑@車36伏的電池,80斤左右,速度可以到30碼!崩习宸Q,要想速度快點,可以選48伏的,速度可增加10碼。
記者以深圳限行為由,擔憂買了以后杭州也會嚴格按照20公里限速,老板見狀后笑笑說,“那你就把限速器裝回去,想快也快不了。”
其實,電動車族都清楚,拔掉限速器以加大車速,已是公開的秘密。
20碼、40公斤的標準究竟是不夠用了還是被人為拔高?記者了解到,1999年頒布的“20碼、40公斤”的電動車標準在業內一直存有爭議。
“按照老標準,40公斤的車,加上車主的重量,以75公斤計算,速度變成了15碼,那這輛電動車比自行車還慢,反而占用了道路資源,帶來交通擁擠。如果車重降低,電動車骨架更脆弱,一撞就會彎掉!毙碌碾妱榆噰鴺艘恢睜幾h了好幾年,黃吉把新國標難產歸咎為“行業自身難統一”。
因為另有觀點則認為,標準應執行“最高速度不大于35碼,整車質量不高于80公斤!闭憬恍┢髽I和經銷商認為,這個標準有點操之過急,應該調整為最高車速不大于25公里,整車質量(除電池)不高于40公斤。
深圳“禁令”改“限令”
5月26日,深圳市交警局頒發一紙電動車禁令:在主要市區全時段“限行”電動車,將擁有50萬電動車的深圳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引發了民意對“一刀切”做法的強烈反對。
而日前提交深圳市人大審議的相關條例草案修改稿中,記者注意到,關于電動自行車的表述發生了明顯變化。草案修改稿在原條例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劃定特定路段、時段,限制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電瓶車上路行駛的基礎上,增加了“經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并核發專用標志的警用車輛及從事郵政、快遞、市政公共設施搶修業務的車輛除外”的相關內容。此外,草案修改稿還明確規定,“車身重量超過四十公斤、實際最高時速超過二十公里的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不得上道路行駛!
雖然“禁令”改成了“限令”,但其中對于車身重量和時速超標的依然不能上路。對此,每天騎電動車上下班的劉先生也不愿意自己的“座駕”被限制。“每天來回10多公里,坐公交車太擠,走路太遠,逼我們去買車啊,那不是更添堵嘛!”
杭州體育場路一座寫字樓里,申通快遞員邵先生蹲在地上整理快件,四周的快遞件堆成了小山。
“你說的這個電動車限行,我在電視上看見了。要是讓我們改成自行車,(快遞)是不會有人送的!”邵先生一邊埋頭打理快件,一邊很嚴肅地說。
“干我們這行,開車不現實,很多小區進不去;騎自行車,一個是拉不了那么多貨,速度慢,二個是太耗體力,吃不消拉。”
邵先生說,他從業已經6年了,基本上一年報廢一架電動車!懊刻炖30-40公斤的貨,來回的跑,一個電瓶半天就用光了。我們都買加重型的電動車,可以帶貨,價格1700元左右,2000多元的也有!
浙江95%電動車屬于淘汰之列
深圳出臺電動車禁行令,有個背景不得不說。三個月前公安部、工信部、工商總局和質檢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通知》,深圳的禁行令成為響應這份通知的積極執行者。
這份通知要求限期淘汰超標電動自行車。淘汰的標準,則是國家1999年頒布實施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761)。按照該規定,時速大于20公里、重量大于40公斤、電動機功率大于240瓦的電動車都在淘汰之列。
記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大部分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執行的是地方性標準,即2005年頒布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要求》(DB33/572—2005)。該標準對國標進行了“優化”,要求電動自行車的整車質量應不大于50公斤,最高車速應不大于20公里/小時。有觀點稱,如果依照1999年的國家標準,目前正在浙江行駛的電動自行車,95%以上將被納入“淘汰”之列。
如此一來,杭城電動車族們的“后怕”并非“杞人憂天”。
行業協會呼吁“堵”、“疏”并舉
吳堅認為,現在大家把苗頭指向電動車20碼、40公斤等這些數據上,忽略了至關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電動車管理。
記者從杭州市交警支隊得到一份數據,截至今年5月,杭州(含蕭山、余杭)新增電動車18084輛。目前,杭州(含蕭山、余杭)電動車保有量達到141.6萬輛。老城區電動車的保有量達123.6萬輛。如此龐大的隊伍,管理確實是個問題。
“湖州禁過電動車,但是老百姓有需求,沒禁成。溫州也說禁電動車,不上牌不管理,反倒成了超標車最嚴重的災區!眳菆哉J為,電動車雖然會造成一定交通事故,但治理電動車,“疏”和“堵”都要抓。“寧波就做得比較好,購買電動車后,車主要用半天時間做安全駕駛培訓。”
吳堅認為,治理電動車應一方面增強消費者的交通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加強管理部門管理手段。
記者了解到,四部委的《通知》下發已有多日,但地方上均未發布具體的實施細則。據悉,目前,浙江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等部門已組成聯合調研組,正在臺州、寧波做前期調研,廣泛聽取企業、消費者的意見。具體的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本文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