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橋一隧連三島 立體交通助騰飛

2011-7-4 14: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30日,青島膠州灣大橋正式通車,大橋全長36.4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長跨海大橋。膠州灣隧道同時建成通車,全長9.47公里。 
  “青島膠州灣大橋是一座科技之橋、創新之橋、智慧之橋。”山東高速青島海灣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淑喜說,“從2006年12月26日海灣大橋主線工程在海上樁基鉆孔施工,打下第一根直徑60厘米鋼管樁開始,到大橋全線貫通,建設過程處處都閃耀著自主創新之光。” 
  青島膠州灣大橋受環保、通航、航空、氣候、水文、地形和地質結構條件的制約,建設條件復雜、工程技術難度大。大橋所處海域海鹽含量高,對結構耐久性有較高要求,環保要求很高。大橋從規劃研究到完工歷時十幾年,數百名專家學者和數萬名建設者付出了智慧和汗水。 
  “大橋開工以來,已獲得國家級獎勵3項,省部級獎勵11項,中國企業新紀錄21項,市級獎勵1項,10項科研項目通過省、部立項。”董淑喜列舉了大橋多項“第一”:大橋建設過程中自主研發的水下無封底套箱技術為世界首創;大沽河航道橋為世界首座海上獨塔自錨式懸索橋;全橋海上鉆孔灌注樁數量為5127根,居世界第一;紅島互通立交為我國首座海上互通立交;紅島互通立交施工采用小半徑350米大跨徑60米滑移模架施工是國內外首次采用;是我國首座采用低樁承臺的跨海大橋。 
  而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在建筑材料、施工方法上進行了大量的科研攻關。膠州灣隧道工程總設計師周書明介紹,膠州灣隧道工程所采用的超前地質預報、注漿堵水、多重防腐錨桿等技術都屬于領先水平。 
  “橋隧貫通使長期以來困擾青島西海岸的跨海交通問題得到解決,城市布局將進一步優化,城市活力進一步激發。”青島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西海岸出口加工區管委會主任馬衛剛說,為迎接橋隧通車,青島開發區打造了“五大板塊”相關的總體規劃,提升開發區的吸引力,從而促進膠州灣兩岸的協調發展。 
  青島社科院研究員郭先登認為,膠州灣大橋和膠州灣隧道建成通車,從多個維度勾勒出青島大都市的發展格局。 
  從青島看,橋隧將青島、黃島、紅島貫穿在一起,使青島市主城區與各區市之間,特別是與膠南、黃島、膠州、董家口港區之間的通行距離縮短,大大緩解環膠州灣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有利于推動城鄉交流和城鄉統籌發展。它標志著青島“三縱四橫”的立體交通格局基本成型,這些干道構成了青島的大交通網,將推動青島城市功能的完善,更好地發揮青島的輻射帶動作用,展示出青島全面建立海灣型城市經濟與布局新結構,助推青島經濟社會騰飛。同時,將有效解決青島港陸路集疏運能力問題,有利于增加前灣港、黃島油港和薛家島港的業務量,使青島老港、油港、前灣港連為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青島作為東北亞航運中心的作用。 
  從山東看,“一橋、一隧、一路(環膠州灣高速)”的新交通格局,串起了山東半島濱海大道的“黃金鏈”,使青島與山東重點城市形成“四小時經濟圈”,與藍色經濟區和半島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時經濟圈”,可以更好地發揮青島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省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助推藍色經濟區建設和半島城市群合作交流,推動山東經濟一體化發展。 
  從全國看,大橋和隧道將G20、G22、G15等交通大動脈貫通,將推動青島及山東與東三省、京津冀及環渤海、長三角、中原經濟區等地區的合作融合,助推青島與其他重點城市聯系更緊密。橋隧通車為青島和山東開拓了更大的發展新空間,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城市物質基礎支持。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