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推更多航運中遠期運價交易
2011-7-20 2: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個月剛剛推出全球首個航運運價第三方集中交易平臺和上海出口集裝箱中遠期運價交易產品的上海航運交易所,正在醞釀推出更多航運相關中遠期運價交易產品,為航運企業提供更多套期保值的途徑,并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國際班輪運輸市場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7月18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今年年底前爭取推出中國沿海干散貨中遠期運價交易,2012年上半年推出國際遠洋干散貨中遠期運價交易。
航運運價中遠期交易主要是為船公司、貨主、貨代、無船承運人、貿易商和投資人等航運運價交易活動提供服務。交易商可將公司開發的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作為風險管理的工具,充分發揮運價指數衍生品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作用。
不過,目前面臨的一個尷尬是,像中遠、中海等國有航運企業,暫時還無法參與國內新開發的衍生品交易。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金融危機導致的干散貨航運市場運價暴跌,中國遠洋的2008年年報曾披露其干散貨FFA錄得浮虧41.21億元。這也一度讓政府方面收緊了對國有航運企業從事衍生品交易的限制。
“如果集裝箱航運業開發出期貨等衍生交易產品,航運企業就多了一個可以進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從而達到鎖定運價成本、控制風險的目的。”中信建投航運分析師錢宏偉曾告訴記者,不過,如果在具體操作上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圍,造成的虧損風險也可能是巨大的。
對于中海、中遠等國有航運企業是否有意參與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推出的中遠期運價交易,張頁透露,相關企業也正在關注,不過還有待國家對從事此類交易的批準。
因此,張頁建議國家對于今后陸續推出的衍生品交易給予更加嚴格的監管的同時,也可以在保證市場穩定的前提下,允許國企航運公司參與衍生品交易進行套期保值,此外,“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可以在我們這些產品中進行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