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上臨沂15縣區爭相曬藍圖
2011-7-11 21: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的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上,與會人員集中時間深入到各縣區、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經濟開發區,就上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現場觀摩,與會人員邊觀摩、邊議論,深刻感受到了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氛圍濃厚。同時,讀書會也成為各縣區相互趕超、暗暗“較勁”的現場會,對于今后的工作大家躊躇滿志,爭相在會上“曬”出未來發展藍圖。
蘭山區:五動戰略實現五化發展
實施好中心城區帶動、商貿物流拉動、科技創新驅動、招強引優推動、城郊生態促動“五動戰略”,實現城鄉一體化、三產現代化、新型工業化、經濟外向化、農業產業化“五化發展”,力爭全年完成生產總值536億元。
羅莊區:打造工商復合型經濟
提出以招商引資為主抓手,以創城為契機,大力開展“重點項目突破年”和“城鄉環境提升年”兩大主題活動,全力打造工商復合型經濟。根據羅莊區特點和區位優勢,著力提升打造羅莊北部工業園、羅莊循環經濟示范區“兩大園區”和沂河路、通達南路、濱河路“三條十公里經濟帶”。
河東區:建設空港商貿城
把“商文旅引領”戰略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和新亮點,鞏固提升商貿物流業,努力增創新優勢,依托臨沂飛機場、膠新鐵路貨運場,引進現代物流項目,打造倉儲物流平臺,建設“空港商貿城”。
郯城縣:筑巢引鳳打造家電加工基地
筑巢引鳳,吸引38個家電、制藥器械類企業入駐,預計年底21家企業建成投產,計劃用3年時間,把家電產業園打造成年產值過百億的臨沂商城家電加工基地。
蒼山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引領農業發展
加快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轉變,充分發揮蒼山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引領帶動作用,大力鞏固提升新蒼山優質蔬菜“三進”工程,全縣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80萬畝,“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133個,最近還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同建設綠葉基地的戰略協議。
沂水縣:打造全國優秀旅游目的地
沂水縣圍 繞打造全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城”,以服務管理提升年活動為切入點,推動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上半年,該縣完成旅游重點項目投入2.54億元,接待游客28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7億元。
沂南縣:四大資源書寫新名片
立足“紅、綠、古、泉”四大資源,打好紅色游、生態游、歷史游、溫泉游四張名片。加快提升、建設紅嫂紀念館等紅色景區,推出竹泉村二期、桃峪溶洞、香山湖等生態旅游景區,以打造“溫泉之都”為目標,加快智圣湯泉二期和張莊松山溫泉的開發,今年力爭4A級景區達到3個,3A級景區5個。
平邑縣:產業聚集形成良好格局
加快提升產業聚集能力,使各園區的產業聚集效應和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還在每個鄉鎮都規劃建設了一處特色鮮明的項目聚集區,形成了大項目進開發區、小項目在鄉鎮梯次發展的良好格局。
費縣:3年打造“兩河”新景觀
以建設生態費縣為目標,加大溫涼河、護城河治理改造提升,力爭通過3年努力,把“兩河”沿岸打造成費縣新的文化景觀帶、休閑宜居點和商貿聚集區。同時建設綠色生態長廊,投資1.4億對道路進行改造提升,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3%。
蒙陰縣:構建縣域經濟隆起帶
提出“漢風唐韻,山水宜居”的風格定位,啟動縣城總體規劃,修編了“四河、兩路、三區”控制性規劃。重點實施文化兩岸開發,以河為軸展開“兩翼”。同時統籌園區和城鎮發展,形成“鎮(城)園一體、三點一線”格局,構建縣域經濟隆起帶。
莒南縣:建設“一核、三軸、六區、一帶”
作為全省28個海洋產業聯動發展重點示范基地之一,莒南成為全市“東接南融”戰略布局的重要節點。莒南縣將積極承接國家、省、市重大發展戰略,圍繞縣域經濟與藍色經濟的全面對接,開發建設“一核、三軸、六區、一帶”,以規劃引領、優化生產力布局。
臨沭縣:為“北擴南展”打下基礎
按照“一體兩翼”的布局,努力打造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新平臺。加快總面積12平方公里的北城區規劃建設步伐,“兩縱兩橫”主要道路框架和部分配套設施快速推進。南城區實施了紅石湖公園改造項目,為“十二五”城市“北擴南展”打下基礎。
臨沂高新技術開發區:四大園區營造跨越發展新平臺
重點規劃建設西部新興產業園區、中部科技產業園區、羅西低碳工業園區和馬廠湖商貿物流園區四大項目園區,全力營造跨越發展新平臺。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大民生事業投資
以民生為本,持續加大民生事業投資,臨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臨沂大學和市里的幾大技術職業學院合作,政府出資新增培訓就業3000人,力爭每戶家庭都有固定收入來源,放寬戶籍制度,讓更多區外人口進入開發區就業落戶。同時投資2億元的開發區人民醫院投入運營,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區街村三級衛生一體化管理。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建設臨港新城
突出“近海臨港、宜居宜業”特色,規劃了總面積11.3平方公里,可容納15萬居住人口的臨港新城。目前,新城21.2公里的5條主干道路基已基本完成,科技孵化中心和還建安置社區已開工建設。
6日至9日召開的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指出——
全力實現“轉”、“趕”雙任務
在“十二五”規劃起步實施、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的關鍵時刻,7月6日至9日,臨沂市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觀摩會),通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我市視察所作的重要指示,現場觀摩考評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總結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形勢任務,動員全市各級各部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突出轉變發展方式主線,認真貫徹“四三二一”戰略部署,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市領導張少軍、張務鋒、孟憲海、朱紹陽、申長友、徐濤、劉曉、林祥余、李峰、尹長友、焦海旺、李剛、張廣敬、李建華等參加會議。
7月6日至8日,與會人員集中時間深入到各縣區、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經濟開發區,就上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現場觀摩,與會人員邊觀摩、邊議論,深刻感到了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氛圍濃厚。
張少軍指出,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當前我市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面臨著“轉”和“趕”的雙重任務。通過增量優化帶動存量提升,通過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加快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加快發展提升商貿物流業、文化旅游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全力推動服務業領先發展;堅持不懈地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做到集中各類資源支持大項目建設,大力實施東接南融戰略,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效能;努力緩解各種瓶頸制約,通過多種渠道解決融資難問題,采取綜合措施解決土地供求矛盾,千方百計解決用工難問題;以重點城鎮建設帶動城鄉統籌發展,突出抓好小城鎮建設,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著力推進民生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
張少軍強調,要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視察指示精神為動力,大力推動文化發展和繁榮。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堅持把弘揚沂蒙精神作為我市思想文化建設的主線,將其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賦予它新的使命和時代內涵,使之代代傳承、發揚光大;大力推進文化繁榮和發展,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公益文化,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名市、強市步伐;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大力宣傳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推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張少軍要求,要以紀念建黨90周年為契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縣鄉換屆為契機,著力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抓好村“兩委”換屆后續工作,努力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張務鋒強調,要正確分析研判形勢,知難而進,積極應對。各級應當知難而進,奮發有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應當自我加壓,激情跨越,提振爭先進位的信心;應當抓住關鍵,破解難題,實現重點工作突破;應當在困難中善于抓機遇,揚長補短,不斷增創新的發展優勢。
張務鋒要求,要加快落實“四三二一”總體思路,集中力量抓重點、破難點,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目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各部門要攻堅克難保增長;用心著力調結構,加快新型工業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和品牌建設、服務業“四大載體”建設;統籌推進中心城區、縣城、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四點對接”,完善中心城區配套,創新縣城建設管理,加強小城鎮建設,加快農村社區建設,實現城美鄉美;執政為民惠民生,突出抓好“十項為民重點工程”。當前,各級各部門要萬無一失抓好防汛,下氣力搞好打井配套,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繼續加強人口計生工作,進一步抓好節能減排,毫不放松地控制物價,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目標。
數字點擊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0元 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00元
今年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良好勢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大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預計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左右;完成地方財政收入88.9億元,增長29.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21億元,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7.2億元,增長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8.9億元,增長1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0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00元,分別增長14%和19%。
今年上半年,全市投資過5000萬元的項目1132個,22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居全省前列。
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鄉就業22.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3%;培訓農村勞動力13.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67%。新農保試點參保總人數達到162.7萬人;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5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0.4萬人,完成計劃的127.4%;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9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9.2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26%;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新建農村住房8.7萬戶,占全年計劃的75.9%;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58.7萬平方米,已竣工20.7萬平方米;新建戶用沼氣1.6萬戶,占全年任務的53.3%,總戶數和產氣量均為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