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氣化長江”開啟內河綠色航運新時代

2011-6-7 13: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今年5月,中國船級社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舉行了LNG燃料船舶技術交流會,攜手推進“氣化長江”項目。而前不久,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與湖北新捷天然氣有限公司、武漢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武漢交發船舶設計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就新能源LNG雙燃料動力船的示范應用達成四方合作框架協議。   新能源動力讓長江更環保,以LNG為主導的中國綠色航運時代隨著綠色新能源船舶的普及推廣即將開啟。
  LNG燃料廣受青睞
  內河航運作為連結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及沿海、內地兩個區域的運輸紐帶,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據相關資料顯示,長江流域集中了全國一半以上的汽車產量、35%的鋼鐵產量、28%的原油加工量及1/3以上的高新技術產業,長江航運承擔了沿江鋼鐵企業80%的鐵礦石運輸和沿江七省二市2/3的外貿運輸。
  在內河航運快速發展的同時,大量的廢氣排放和燃油泄漏給沿江流域造成了嚴重污染。目前,我國內河船舶動力以輕柴油、船用柴油、重油為主要燃料,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內河船舶每百噸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高出2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明顯偏低。
  全球減排與低碳趨勢已將航運業推向風口浪尖,船廠出于成本和社會責任,紛紛將目光投向燃油耗能較低的綠色新能源船舶。業內專家也基本持同樣看法:在尋求節能減排的新路徑中,比石油便宜且儲量豐富的液化天然氣(LNG),因其環境效益顯著的優勢,正成為未來船用燃料的首選。
  據了解,LNG資源豐富、使用方便、排放清潔,基本不含硫化物和微小顆粒等有害物質,能有效降低90%的氮氧化物和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LNG無色、無味、無毒、無腐蝕性,密度比空氣輕,發生泄漏事故時會很快自然氣化,不會對水體產生污染,成為未來作為石油替代能源的最理想的燃料。
  業內人士分析,5年后,如果長江30%船舶使用LNG燃料發動機,每天約消耗天然氣1880萬立方米,每年需要消耗天然氣約68.6億立方米。LNG燃料發動機比柴油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2%,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將減少一半以上,完全順應了國家節能減排、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的政策。
  記者了解到,綠色新能源船舶還能有效降低船舶運行成本。以目前的柴油和LNG天然氣價格,一艘800千瓦的船舶按每年運行4000小時計算,每年可節省燃料成本100萬元以上。此外,發動機的余熱還可供船上日常生活使用,并為LNG汽化裝置和船舶提供熱源,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內河船舶屢屢嘗鮮
  今年1月國務院正式頒布《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將內河水運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了我國內河水運的發展目標,明確要求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國家船檢總局也表示,新型環保能源的開發利用和推廣,必將給船運及相關產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其實,我國的政府主管部門和船舶相關企業早已開始進入LNG船用燃料研發領域,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010年8月,由江蘇省宿遷市地方海事局牽頭、北京油陸集團公司出資研發的柴油-LNG混合動力船“蘇宿貨1260”號貨船在京杭運河蘇北段成功試航。同年9月,柴油-LNG混合動力船滿載3000噸黃沙從宿遷駛入淮安,標志著我國柴油-LNG混合動力船舶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3月,由中國長航集團、北京中興恒和投資集團合作改造的柴油-LNG雙燃料散貨船“長訊三號”試航成功。4月8日,由中石油昆侖能源公司承擔并組織研發的滿載排水量5000噸級的柴油—LNG混合動力改裝船在安徽蕪湖舉行試航儀式。
  4月15日,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的LNG雙燃料動力船舶正式開工建造,標志著濟柴新能源動力裝備即將在我國長江等內河航運市場大規模推廣應用。目前,以濟柴LNG發動機為動力的新能源船舶示范項目,已在長江武漢、蕪湖和京杭運河及珠江四地共8艘船舶上同時展開。
  動力是船舶的“心臟”,新能源動力裝備的性能,是新能源船舶示范項目成敗的關鍵。值得欣喜的是,根據《LNG雙燃料動力船示范應用合作框架協議》,濟柴LNG發動機在通過CCS審查后,將于6月底上船進行動力集成設備的安裝。8月底,新能源示范船舶將正式下水。
 面對挑戰迎難而上 
  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內河船舶廠商與政府合作,展開“氣化長江”項目,在內河船舶上發展LNG產業,前景光明,市場巨大。但LNG燃料動力船畢竟是新生事物,需要在站點布設、技術支撐和安全保證等方面加大努力。
  首先,水上加氣站的建設有待增加。船用LNG加氣站不同于車用,船舶的運距大,長江沿岸400—600千米就需要一個加氣站。據業內人士分析,從長遠角度來看,國家有必要對沿海沿江的LNG加氣站和LNG接收站進行同步規劃,這將有利于LNG儲備站資源共享,節約氣站投資和日常維護費用。
  據了解,為適應LNG市場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國家對LNG接收站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到2015年,我國將建成17條天然氣干線管道,新建管道管線長度2.4萬千米,建成LNG接收站4座和儲氣庫11座,基本形成“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外供”的供應格局。
  中石油作為國內最大的LNG供應商之一,也正向這一領域發起沖鋒。其實行統一規劃,網點布局,加快LNG在內河上的供應站點(加氣站)建設。至2015年,LNG燃料將替代200萬噸的內河船舶柴油燃料,作為成品油供應的有效補充途徑之一。
  其次,克難奮進、齊推共助。新能源船舶的推廣應用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行業主管部門、船舶檢驗機構等應在此過程中發揮領導與協調作用,幫助企業解決立項、資金、技術等問題,并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船東投身綠色航運之中。
  船級社對新能源動力船舶規范十分嚴格,特別是對船舶、動力、供氣、安全監控等硬件均有嚴格的要求。要實現氣體發動機上船,必須通過船級社認證,獲得市場準入證。據了解,濟柴等相關四方成立的船舶新型能源(LNG)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和項目組,正在加強跨部門、跨行業的組織協調工作,合力解決項目實施中出現的上級部門審批、船級社認證、燃料供應安全性、動力配套等一系列問題,將共同推動新型能源船舶項目駛入快車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