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的發展趨勢

2011-6-6 14: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全球物流發展的趨勢對我國物流和供應鏈研究的影響在于我們國內的物流產業落后于國外有二、三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若我們能掌握這種趨勢,從中拿一些直接可以用的東西來,我們便可以走一些捷徑,縮短與國際物流業間的發展距離。以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為例,這個協會已經有了四十幾年的歷史,從原來的配送協會到物流協會,從物流協會到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的 -

過程之中,我們發現實際上這就是一種產業式的變革。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是由事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專業人士組成,協會的參與者都是產業的精英。

    盡管全球物流已經進入到供應鏈時代,但是傳統的運輸、倉儲、庫存、采購仍然是這個領域探討的主要問題。在以前,企業實施的物流供應鏈管理最終都反映在企業的財務指標上,生產企業的物流環節都要對其利潤率、資金周轉率、營業額有直接的貢獻,所有的供應鏈績效都是跟財務指標掛鉤的。

    現在的競爭不是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的競爭。

    VMI概念又稱為供應商存貨管理概念,就是把供應商的存貨放到生產企業的倉庫里,直到生產企業出庫的時候,存貨的所有權才歸生產企業,即生產企業占用供應商的資金。戴爾公司是采用VMI模式的典型案例。VMI的做法雖然從表面上看很可能是供應商的流動資金被占用在生產企業里面了,分析一下,其實這樣做可以使供應鏈上的企業生產計劃的透明性、協調性高度一致,也能為供應商的生產計劃節約大量時間;也就是雖然供應商會損失一點點物流代價,但換來的是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協同一致,是整條供應鏈的活力和競爭力。

    這種趨勢對于在中國從事物流行業或即將進入到供應鏈管理這種范疇的人來說,是一個信號。所以,我們不能夠單獨地再研究倉儲問題了,不能再單獨研究運輸問題,我們在企業操作過程中要納入到供應鏈管理框架中。

    在美國,很多論壇都被冠以了國際“Global”、“International”的稱號,美國人如果加上‘GIobal“的時候,就說明他們在關注這些問題了。他們樂于關注新興市場,他們將中國、非洲、南美都叫做新興市場。關注新興市場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中國的物流企業以及在中國從事物流服務單位都能獲得更多國際業務的機會。

    總之,現在對發展中國家的物流市場的關注,對于我們來說是提供了非常多的商業機會;而對于他們來說是看到了中國越來越多的物流機會。中國物流將來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和受到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大。對于精益供應鏈來說,物流供應鏈是兩條主線。

    第一條是管理的主線,所有的管理方法都可以跟物流結合起來,”精益“的概念結合物流就是精益物流,6西格瑪的概念結合物流就是6西格瑪物流;

    另外一條線就是科技,互聯網、RFID、無線視頻標識等技術已經陸續應用到物流,現在又出現了聲控技術在分揀中的作用。

    在美國,像IBM、戴爾、NIKE這樣的大企業都在講供應鏈的成果、流程。未來的運輸問題,實際上包含了國際的范圍、油價影響、多式聯運等一系列的問題。從美國的角度來說,美國所有的物流成本中,運輸成本占了50%左右。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庫存管理問題,現在流行縮小庫存,建立最低安全庫存,就更應該重視庫存管理的環節。如何加快庫存的流轉,如何更加準確地預測庫存,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優化庫存等等這些都是關注的問題。


    在供應鏈計劃和需求計劃流程里,第一項內容就是需求政策,系統地分析市場情報,充分地考慮產品服務價格和補貨做預測,預測每星期做一次,如果這一星期沒有達到預測的目標,則表明沒有滿足最低的流程標準。一個好的企業要有健全的流程,再全面地搜集市場情報,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最終達到需求預測準確。如那個時裝企業讓所有的店主們試穿他的衣服,然后做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之后做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之后計算出首批訂單,首批訂單假如是200套,第一次上架800套,然后通過三天最短的補貨周期進行需求的調整,所以他預測準確度非常高,他在某些方面就達到最佳的流程標準。

    流程在應用的時候,首先要做差距分析。企業在最早的實施過程之中,在供應鏈的框架體系下,研究各自在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各自的實踐,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具體的是要先區分重點,再跟公司比較,最后采取行動,還要挑出最有效的行動。

    最后提出幾點看法:第一,以供應鏈的框架來探討問題。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更主要的是業界―生產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從事物流活動的本質轉變。

    第二,全球視角需要更多中國的參與。外界對中國物流的升溫實際上給中國物流界參與國際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企業是商機,學術研究是創造成果的機會。物流應該怎么搞,重視了生產企業的問題,將來對我們才有意義,否則只有做物流的人講物流就沒有價值,供應鏈管理的問題就是能夠給生產企業創造第三利潤源泉問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