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專業人士談供應鏈服務:更專業才有空間

2011-6-4 16: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期以來,物流成本的高漲正成為國內企業關注的焦點。事實上,單個企業不可能在所有業務上成為最具優勢者,企業的供應鏈建設也是如此,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開始活躍在各行業的上下游市場上,均表明了該市場 -

需求的日益旺盛。

    然而,目前國內方興未艾的供應鏈服務行業也面臨著一些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比如客戶對供應鏈及外包服務認知有限,對于外包非核心業務以減低成本的優點認識不足;供應鏈服務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專業的供應鏈管理人才匱乏,供應鏈服務企業本身也面臨著諸多信息化方面的挑戰等。本期創業圈邀請到了國內主流的供應鏈服務企業與權威專家,對供應鏈服務行業所面臨的上述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困境一:市場受制于“肥水不流外人田”

    問題:由于供應鏈管理服務在中國還是較新的概念,企業客戶對供應鏈及外包服務認知有限,對于外包非核心業務以減低成本的優點認識不足。盡管企業外包趨勢日益明顯,但多數企業依然觀念保守,能自己做就自己做,肥水不流外人田。

    支招:通過當下已經成熟的外包業務進行延伸,讓客戶認可外包服務帶來的巨大利益,并在國內逐漸形成有擴張力的市場。

    何明珂:我國很多企業不相信供應鏈管理,認為只是概念。由于普遍存在的企業之間的誠信問題,企業不太相信上下游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比如長期以來我國存在廠商矛盾,即工廠和商家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企業過分強調自身利益,并且過分倚重從自身角度去追求自身利益,而供應鏈管理的理念要求廠商合作去追求共同的利益。

    即使有的企業愿意合作,一旦遇到合作伙伴的不誠信、不合作,就會感到很受傷害,以后會選擇自營。但事實上,供應鏈管理包括供應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只是其中一部分內容。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最近幾年國家重視發展物流產業,許多有龐大物流需求的制造企業,包括主營業務不是物流的多數國企,本來應該將很多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但此時便緊緊抓住物流不放,這并不符合專業化和供應鏈管理一體化的市場經濟原則。

    胡松評:中國絕大多數企業供應鏈運營效率的確較低。從全國各地各類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反饋的情況看,或從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看,都能得出這一結論。但是,改變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絕非一蹴而就的。同時,改變觀念的陣痛總是在所難免的。像金風科技,近年走向歐美,在擴建全球供應鏈的過程中,承受著國內售價略降,而同時面臨成本上升的痛楚。

    雷湘: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和產業分工的專業化,單個企業不可能在所有業務上成為最具優勢者,所以企業必須聯合行業上、下游中的優勢企業,建立一條高效供應鏈,實現優勢互補,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環境。在此背景下,專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公司應運而生。

    傅兵:從理念方面講,中國的企業已經完全可以接受第三方的物流來為自己服務,這已經不是思想跟不上的時代了。但是為什么還聽到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嚷嚷著要買地,自己建倉庫,建物流團隊呢?一個根本的原因是國內的物流企業目前還處在一種高度分散的,沒有行業領頭羊這樣的一個局面。當企業在尋找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時候,發現既缺少能夠滿足企業各項物流外包需求的大而全的公司,又缺少在每個物流服務種類中都很專業的物流公司。找不到合適的物流公司,已經是很多企業自建物流的第一理由。

    周國輝:目前,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由單體企業之間的競爭演變成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誰能建立效率最優的供應鏈,誰就將在競爭中取勝。信息通暢與否,依然是未來十年中供應鏈價值是否最大化的關鍵所在。一個強競爭力的整合企業不僅要在內部建立高效的整合型供應鏈,更重要的是要在打造外部高效優質的供應鏈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即你不一定要擁有所有資源,只要抓住自己的核心業務,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有機會在市場擁有話語權。

    困境二:行業跨度過大導致人才培養缺位

    問題:目前供應鏈管理服務公司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專業的供應鏈管理人才匱乏,能提供從采購、物流、倉儲、全球分銷、撮合交易、供應鏈融資、運營咨詢等全面服務的企業相對較少。而且,當前在國內的大學、職業學校等方面均缺少相關專業學科體系,人才的培養渠道與路徑比較狹窄。

    支招:企業在摸索中前進,在摸索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有一定供應鏈管理的專業基礎、在項目運營的實踐中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人。

    何明珂:供應鏈管理涉及太多專業化的內容,比如采購、制造、銷售、物流、財務、金融、信息、法律等等,目前世界范圍內人才培養的模式都是按專業來培養,不同專業的人才一起合作去解決供應鏈上的問題,這也符合分工與合作的經濟原則。當然,培養通才也是一個路子,但這樣的通才一遇到更專業的工作內容便無法深入,還是需要專才和通才來合作,不能指望大學培養精通供應鏈上所有專業的人才。因此,如何培養供應鏈管理人才在世界高校范圍內都還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光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學校與企業結合,企業結合自身需要進行在職培訓,受過良好相關基礎教育的人才經過在企業的歷練不斷成長等,才是供應鏈人才培養和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周國輝:目前業界的情況是擁有合適的技能和專業知識的人似乎嚴重短缺,這個問題是雙重的。一方面是由于供應鏈企業直接和間接服務的各行各業正在經歷一波又一波革新浪潮,一代又一代新技術、新思想不斷問世,這就要求物流和供應鏈操作規程必須越來越專業化,而符合專業要求的人才無法馬上找到,因此企業必須內外多渠道引進人才,通過各種方式從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尋求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在尋找、引進人才的同時,更應注重開發、留住和培養人才。怡亞通在人才建設方面,不僅廣納各界精英,更努力打造一個無邊界的發展平臺,為已經加盟或有意加盟怡亞通的精英實現創業夢想大舞臺。用事業來留住人,這是一個企業團隊發展的最高境界,是怡亞通的愿景,我們在追求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努力給員工提供新的機會,提供專業系統的培訓,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傅兵:供應鏈管理相對而言是一個新興的領域,而且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公司就比較少,所以人才相對而言較少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我覺得人才方面的問題不需要太擔心,人才是跟著行業走的,行業發展越迅速,越有前景,人才就會自然而然地向這些行業匯集。同時這些年的改革開放,大批的外企也帶來了很多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這些在外企的從業者,如果能看到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公司的前景,也會投入到這個行業中去。

    田紀平:目前人才確實缺少系統的培訓與培養機制。相對而言,具體的業務人才是不缺的,因為各個環節都是傳統行業,但是運營人才卻比較缺少,因為項目模塊的運營,是要懂各個環節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似乎都從做外貿物流通關服務開始,這一行業是一個夾縫行業,或者屬于難界定的行業,因此存在人才緊缺,我們都采用自己培養的方式,也就是說,會挑選合適的人才,再讓他參與供應鏈項目運營,培養供應鏈方面的人才。

    困境三:信息共享尚存障礙

    問題:供應商和銷售點的庫存,往往相互之間不通氣,庫存在整個供應鏈上不透明,無法進行信息共享。這會造成雙方都積壓庫存,或者某個地方庫存很多,另外一個地方卻出現斷貨。

    支招:做好ERP的二次、三次開發,進行適合度更高的動態改造,做好供應鏈服務不僅具備可操性,而且對提高企業乃至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大有裨益。

    何明珂: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極為重要,一個很值得玩味的說法是,企業計算機中如果擁有更多的信息,其倉庫中就可以只有較少的庫存,也就是說,計算機中的信息可以代替倉庫中的庫存。在市場供需漂浮不定的情況下,如果指望上游供應商在企業需要的時候恰好能夠按照需要將原材料、零部件或產成品配送過來,這是十分荒唐的事情。但如果供應鏈上游、中游、下游所有環節上的供給和需求信息都以某種方式在合作伙伴間或行業內共享,許多庫存就可以共享,庫存共享就意味著不必要的庫存環節就可以省去。不僅是庫存環節,運輸環節對信息的依賴尤其大,有信息系統支持,不僅可以使運輸過程變得透明、可控,還使得對運輸車輛的調度變得更加科學,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

    周國輝:作為供應鏈服務企業,怡亞通可以依靠自身的專業性,來幫助企業有效銜接供應鏈各成員關系,而且我們中立的第三方服務商的角色,一定程度上還能幫助企業在價值體系中獲得新的平衡。所以,新經濟形勢下賦予供應鏈服務企業的角色定位應不僅是承接外包業務的公司,而且是市場與企業核心價值的發現者與整合者。我們強調供應鏈成員不應孤立地優化自身的供應鏈各環節的行為,而是通過協作、協調與協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在現實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專注核心業務,將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與“小而全、大而全”的管理思想的博弈,這兩者沒有對錯之分,但有優劣之別。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