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過冬的秘訣
2011-6-30 1: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正在全球蔓延,中國制造業也受到了影響,如何應對危機成為眼下的關鍵。危機不是來一次就再也不會出現了,危機是經濟運行中的一種周期性的現象,對企業來講是一種惡劣的環境因素。危機對企業來講困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由熱到冷導致資產價格由高變低,企業會形成大量庫存;二是需求會變少,供應會相對過剩,這背后是企 -
業設備以及勞動就業機會的過剩;三是需求在減少的基礎上會變的更為苛刻,比如對產品的購買成本等等,使用成本產品的功能需求都會有更為嚴格的要求。
危機帶來的三種困難對企業帶來流動性的限制,從而使很多企業出現危機。今年6月份之前很多家電廠家都在追漲塑料、銅等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儲備了大的庫存,而現在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降,企業的虧損面將會加大。中國家電制造體系隨著中國內需與外需數量多年的持續增長,投資規模逐年增大,這種增大是非常粗放的,因為需求增大的誘因很多,讓制造企業沒有注意制造效率的提升,一旦需求減少必然造成設備資產的過剩和償債的負擔,這也會限制企業的流動性。危機來臨需求苛刻化,市場實際上是對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出了產品的創新需求,因為流動性的制約創新周期長難以在短時間改變,企業就會非常困難。
其實經濟危機也不全是壞事,它給我們最好的提示是,中國的制造業必須建立快速的、即需即供型的需求滿足體系,如果真正建立了即需即供的體系,那么我們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在建立即需即供方面海爾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
海爾即需即供體系的關鍵有兩點,第一是獲取定單的輕靈化,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零售網絡的密集程度以及網絡獲取定單的成本要低,效率要高。中國家用電器的流通網絡的特點是比較粗放,尤其是大企業,零售網點的數量比較多,在售樣機數量比較大,再加上流通渠道內的庫存周轉速度慢,資金的占用成本大,海爾的做法是在網絡布局比較密的基礎上開始減少在售樣機的數量或者是干脆取消樣機展示,用虛擬的樣機展示方式,降低展示成本,最大限度地取消商業流通領域的庫存,強化了流通系統后臺物流系統的建設,讓整個流通變為需求等產品,而不是原來的庫存等需求,這樣的結果是企業的流動性通暢,受外圍經濟環境的制約非常小。
海爾的第二個關鍵點是,在生產領域建立高效的生產機制(大規模定制模式),也就是在快速獲取定單之后的快速制造。這個制造效率與制造成本水平要達到標準化和高效化,以全球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制造產品,最快的制造基礎上是直銷直發產品,流通系統產生的定單在工廠變成產品之后直接發往流通系統,中間諸多的環節的庫存周轉已經被完全取消,這極大地降低了倉儲成本以及庫存資金的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