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歐貿易摩擦誰來打“圓場”

2011-6-27 20: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系密切,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兩者在全球貿易中占10%左右的比重,因此,中歐之間存在著貿易方面的法律糾紛并不奇怪,甚至可能會在部分品種方面表現為一個持續的常態。   人們應當相信,在經過了長期的沖突、和解、再沖突、再和解之后,雙方領導人和工商界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智慧以化解當前的危機。人們更有理由相信,民間、企業界有能力把雙邊沖突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盡管中歐雙方政府都發表聲明,極力回避“貿易戰”字眼以安撫人心,但中歐兩個當今世界最大的貿易伙伴之間互征如此高額的稅收,不能不引起普遍的不安。英國《金融時報》標示:“中歐已經陷入了貿易戰一觸即發的境地!
  中國有句俗話:“不打不相識!蓖鈬芯涿裕骸皼]有永恒的朋友,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不要小看這兩句話,因為可以為世界上一切相互對立的事物打“圓場”。相信最近發生的中歐貿易摩擦也不例外。
  美歐孰為友
  這次貿易摩擦動靜很大,歐洲人來勢洶洶,對原產于中國的銅版紙同時掄起了反補貼和反傾銷的大棒。一時間,被冠以“貿易戰”的傳言風生水起,攪得雙方企業心神不寧。一個月過去了,記者調查發現,雙方企業都感受到了高稅負重壓下日子難過,因而怨聲載道。
  5月中旬,歐盟首次對中國產品動用反補貼措施,也是其首次同時采取兩項貿易救濟措施。歐盟表示,未來5年內將對中國銅版紙征收4%-12%不等的反補貼稅,以及8%-35.1%不等的反傾銷稅。兩稅相加,中國銅版紙企業在歐洲市場可能面臨高達47.1%的賦稅。很難想象,在如此高額的稅賦之下,中國造紙企業還能在歐洲找到生存的空間。專家認為,由于歐盟尚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在這場貿易摩擦中處于不利地位。
  被逼入墻角的中國很快做出了反應,宣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征收12.6%-56.7%的反傾銷稅。人們注意到,中國并未征收反補貼稅,表現出了相當程度的克制。按照世貿規則,反傾銷和反補貼是常用的貿易救濟措施。反傾銷是針對單個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而反補貼則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但是,56.7%的稅負也夠歐洲人受的。
  盡管中歐雙方政府都發表聲明,極力回避“貿易戰”字眼以安撫人心,但中歐兩個當今世界最大的貿易伙伴之間互征如此高額的稅收,不能不引起普遍的不安。英國 《金融時報》標示:“中歐已經陷入了貿易戰一觸即發的境地!辈剪斎麪栔菐鞖W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聯席主任李-牧山浩石相信,還會出現更多此類案件!耙粓鲂碌馁Q易戰即將爆發”,而這對雙方都將是災難。
  幾乎就在中歐兩艘貿易巨輪迎頭相撞的同時,從大洋彼岸傳來了富有戲劇性的好消息,剛剛落幕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傳來喜訊,美方承諾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全面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人們注意到,在以往20多年間,中美在貿易問題上多次交鋒,甚至走到貿易戰邊緣,修成正果實屬不易。
  人們或許還記得,2002年,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中國,策略地抵制了美國對鋼鐵業的保護措施。該年4月,小布什政府發動了“201”條款的臨時“保障”措施,對來自歐盟、日本和中國等國的鋼鐵征收臨時性的附加關稅。中國與同是“受害者”的歐盟等各方聯手,一紙訴狀把美國告上了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WTO最終裁定美國的做法違反自由貿易的有關規定,限期令其撤銷決定。當時,中國的果斷做法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官員頗為“吃驚”,認為中國行為“過分”,沒有給美國“面子”。而這次,美方絲毫沒有理會歐盟的感受,態度鮮明地站在中國一邊……
  在此期間,美國不斷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壓,同時向輸美的紡織品、彩電、鋼管、家具等產品頻頻下手,致使貿易摩擦升級。而中國每次都針鋒相對,據理力爭,化險為夷。
  市場經濟地位之“癢”
  無論如何,只要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很難擺脫反傾銷的“魔咒”。據統計,從1995年開始,中國就已成為遭遇反傾銷的“世界冠軍”。當前,全球平均每七起反傾銷案中就有一起涉及中國產品,中國一直是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的最大受害者。而由于部分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讓很多企業難以承受。
  北京高鵬天達律師事務所律師余盛興認為,雖然美國政府就此問題一貫善于采取拖延態度,但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一旦美國承認落實,中國出口企業在反傾銷調查中將獲得更為公平的對待,遭遇的反傾銷案件也將相應減少。
  實際上,中國企業頻頻遭遇反傾銷,與我國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有很大關系。所謂“市場經濟地位”概念,是一個主要針對于企業而非國家的反傾銷和補貼條款。
  中國加入WTO的議定書第十五條,將中國有條件地定義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而且長達15年。在中國沒有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前,反傾銷案件發起國可任意選擇某一替代國該商品的成本數據計算正常價值,以此來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我國企業自身的數據,這樣往往導致傾銷幅度被高估,從而使我國企業遭受不公平待遇。
  以皮鞋為例,“在歐盟針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游戲規則中,歐盟選擇巴西作為第三方國家,即用在巴西生產一雙皮鞋的生產成本作為我們國家鞋企制作一雙鞋的成本!庇小爸袊磧A銷第一律師”美譽的蒲凌塵律師說,巴西與中國雖同為“金磚四國”,但在勞動力成本、制鞋的工藝與技術以及鞋企的規模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差距,所以造成在巴西生產一雙皮鞋的成本遠遠超過在中國制鞋的成本。“所謂傾銷,簡而言之就是銷售價低于成本價。加之我們皮鞋在歐洲市場大都以低價、跑量取勝,所以我們的中低端皮鞋很容易就成為歐盟反傾銷的階下囚!
  考驗領導人智慧
  不過,人們應當相信,在經過了長期的沖突、和解、再沖突、再和解之后,雙方領導人和工商界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智慧以化解當前的危機。
  危機發生之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輕描淡寫地表示,這兩個案子因為都有反壟斷、反傾銷時間的要求,只是一個與貿易戰無關的案例。姚堅稱,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系密切,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兩者在全球貿易中占10%左右的比重,因此中歐之間存在著貿易方面的法律糾紛并不奇怪,甚至可能會在部分品種方面表現為一個持續的常態,但是整體的比例很低,大概在1%-3%,每年不一樣。
  商務部副部長陳健明確表態,這并不是報復行為,只是日期上的巧合。他強調:“貿易摩擦不一定是對抗性的,我認為通過這樣一種過程,相互可以更加適應和完善,關系更加和諧!
  中國歐盟商會代表的是數萬家歐洲在華投資企業,主席大衛對本報明確表示:“我認為中國和歐盟之間不會爆發貿易戰!彼J為,目前這些貿易摩擦是完全正常的,不會影響到中歐之間的正常關系。因為中國和歐盟互為重要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5000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10%左右。而且歐盟非常重視和中國的貿易合作。中歐之間貿易額非常大。調查發現,歐盟企業對在這里的經營狀況非常滿意。他們計劃加大在這里的投資力度。中國歐盟商會正致力于尋找解決摩擦的方法。
  2010年上任的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被認為是歐盟貿易救濟方式改變的推動者,他比他的前任曼德爾森更為強硬。但即使德古赫特也表示,涉及反傾銷的貿易占雙方貿易總額不足1%,而且這些反傾銷調查都是歐盟企業發起的,歐盟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專門針對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德古赫特的前任、前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他在對華態度上往往表現強硬、咄咄逼人。但每逢遭遇中國人敵視的關鍵時刻,他總有句口頭禪讓他擺脫尷尬,那就是“倒是美國如何如何……”比如在2006年他出席在成都召開的中國-歐盟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歐洽會)的開幕式,有記者問道:“輿論認為,歐盟對進口中國產品一直存在貿易保護主義,您對此有何觀點?”曼德爾森回答:“歐盟對中國產品不存在保護主義,倒是美國的保護主義十分明顯!北緢笥浾弋敃r在場,見證了這戲劇性的一幕。
  他的這種如同雞對鴨講的方式往往博得滿堂哄笑,曾多次幫他化解現場危機,擺脫尷尬。而其中又暗藏玄機。也正由于他的努力,曾多次化解雙邊矛盾,把中歐關系從貿易戰的邊緣拉回來。2005年4月,歐盟尾隨美國對20種中國紡織品進行“特殊保障調查”。如果調查結果不利于中國,歐盟將單方面啟動“特殊保障措施”。但就在這時,曼德爾森勸告那些主張對中國紡織品采取“特!贝胧┑娜耍喝枂栔Z基亞、家樂福、阿爾卡特、施奈德、ABB、達能等歐洲著名企業吧,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市場是多么重要……
  同樣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04年5月28日,在“最后期限”到來前幾個小時,由于中歐雙方的共同努力,歐盟與中國就中國焦炭出口問題達成協議,歐盟最終取消了與中國在世貿組織“對簿公堂”的計劃,從而使一場由焦炭引起的中歐貿易戰在最后關頭得以避免。歐盟談判小組表示,“充分考慮到了”中國的難處,雙方最后是“各退一步”:歐盟沒有堅持最初的中國完全取消出口許可證限制這一立場,而中國也同意在今年維持與去年相當的出口量。
  而歐洲人也不會忘記,中國曾在歐洲危難時慷慨解囊。歐洲正在發生空前的主權債務危機,許多國家債臺高筑,大大超出了政府的償還能力。危難時刻,中國伸出援手,大筆購買歐元債券。據《中國新聞周刊》援引西班牙《國家報》報道,中方承諾購買60億歐元的西班牙國債,以幫助西班牙渡過困難時期。據西班牙媒體報道,這對西班牙乃至整個歐洲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德國《新德意志報》1月10日刊載文章稱:“中國成了拯救歐洲的白衣騎士。”
  解決方案或在民間
  人們更有理由相信,民間、企業界有能力把雙邊沖突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以遭遇“雙反”的中國造紙企業為例,在深交所上市的太陽紙業也是此次歐盟強制答卷的6家企業之一,據其出口部門人士介紹,公司目前對歐盟及美國的銅版紙出口已經基本停滯,這家企業在歐美“雙反”調查之前,每年大約對美出口1億美元的銅版紙,對歐盟也有少量出口額。
  “產量并未減少。”該人士說,更多產量最后在國內市場、東南亞、中東、澳大利亞、臺灣等地釋放。中國銅版紙此前占據歐洲市場不過5%。
  中國隨后的反擊鎖定了歐盟的農業。中國商務部宣布,從4月19日開始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征收12.6%至56.7%的反傾銷稅。做淀粉生意的苑文玉興奮地對記者表示,一旦對歐盟產品開征反補貼稅,再疊加4月份的反傾銷稅,他們將不具有任何價格優勢,而且中國產品已經采用和歐盟產品相同的工藝和設備,質量同樣可以保證。
  中國淀粉工業協會副會長周慶鋒還提到,中國馬鈴薯產量世界第一,產地多來自“三北”、西南等地區,馬鈴薯產業多是當地支柱產業,針對歐盟馬鈴薯淀粉的“雙反”調查取得成效,政策面影響也會更廣。從行業跡象來看,國產馬鈴薯淀粉將能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