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物流混戰:軍備競賽愈演愈烈
2011-6-22 19: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是專業化,各行其道,還是一體化,混業經營?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物流與電商的混戰局勢已不可避免。
你急,或者不著急,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它”就是那個叫人望穿秋水的快遞包裹。
“ -
同城‘次日達’都變成‘隔日達’了,”徐林(化名)6月13日叫的圓通快遞,本來14日一早便可到達,但直到15日才送到,“哪里是快遞,分明是慢遞!”
不過,徐林碰到的還不是最壞的時刻,估計很多人對節日期間的快遞速度都記憶深刻。
李佳也曾經抱怨過快遞的“慢”。作為餐急送公司創始人,李佳由此發現了一個重要商機,“快也是生意”,便籌資1000萬元打造了一個“網絡點”+“餐廳產”+“物流送”的立體化電子商務平臺。
速度成了餐急送的生命線。“在送餐環節,餐急送承諾,如果出現送餐超時的情況,餐急送將為訂餐者免單。”李佳表示。
不過,徐林碰到的還不是最壞的時刻,估計很多人對節日期間的快遞速度都記憶深刻。
此前,科爾尼公司發布了“深度解析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長機遇與物流挑戰并存”白皮書。白皮書認為,如果電子商務公司能迅速正確地應對物流挑戰,則其發展并不會因物流市場的滯后而受阻礙。
然而,面對日益嚴峻的配送“爆倉”壓力,電子商務公司已經很難從容化解物流瓶頸,瘋狂的物流“軍備競賽”愈演愈烈。
網站競相自營物流
15億美元是京東商城C輪融資的額度,其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通過微博再次披露,融資幾乎全部投入到物流和技術研發方面。
此前,京東商城因為春節貨單“爆倉”差點引發嚴重后果。由此,劉強東痛下決心,不惜血本地大建物流。去年底,劉強東已經把融到的2100萬美元的70%投放到物流建設,預計未來三年還將投入20億至30億元到物流建設中。
劉強東坦言,倘若今年完成100億元的銷售,明年的增長目標仍是100%,這對整個公司的系統和流程造成了極大的難題。
巨大的訂單量,成為京東“甜蜜的負擔”。“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物流都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公司能不能繼續平穩地發展,就在于物流體系建設的成功與否。”劉強東表示。
劉強東甚至認為,B2C公司發展下去實際就是個物流公司,正如“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公司是沃爾瑪,而非DHL”。
還有比劉強東更瘋狂的,那就是馬云(微博 專欄)。“2010年我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就是做物流。”馬云高調宣布,將與合作伙伴斥資千億元建設物流平臺。
阿里巴巴公布的物流戰略,不僅會繼續淘寶大物流計劃、整合物流合作伙伴,同時還會將這一平臺社會化,向其他電子商務企業開放。
不過,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建議,如果物流行業的競爭不由價格競爭轉向服務競爭,這種物流資源的整合也是無效的。其指出,其實目前淘寶已經搭建了物流平臺,但是很多賣家仍追求低價,使得網購產生的快件成為快遞企業不敢接的“垃圾”業務。
目前,已經有許多大型網商都選擇建立自己的內部物流網絡,以確保質量。比如,當當網披露將斥資10億元在華北、華東、華南新增3個物流基地;卓越亞馬遜在昆山花橋建立的物流倉儲一體化基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成為亞馬遜在中國最大的運營中心。
然而科爾尼的報告顯示,建立自己的物流網絡并不適用于所有公司,成功的關鍵在于大量的訂單和高效運作,特別是末端派送(通常占物流總成本的50%左右)。例如,如果某一城市的日送貨量少于500單,那么部署一支自建送貨團隊,每件遞送成本為人民幣15元或以上,這根本無法盈利。不過,如果這個城市的日送貨量可以上升到1萬單,那么就可以使每件遞送成本降低到人民幣2元以下。
有專家認為,電子商務企業作為“輕公司”,如自建物流,將意味著要付出巨大的固定投資,而成功打造全國范圍內的物流網絡也并非易事。“物流作為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業的電子商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行業壁壘。電商企業要想成功跨界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物流快遞企業,相信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快遞企業“反攻”
電子商務公司的瘋狂跨界也引發了快遞公司的騷動。2010年中國郵政攜TOM親耕B2C電子商務,“郵樂網”上線;2011年4月中鐵快運打造公共網絡交易平臺“快運商城”正式上線運行。目前,國內“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以及順豐快遞等多家民營快遞都透露了涉足電子商務的籌謀,開始積極進軍電子商務領域。
其中,圓通“全聯網”最快將于9月上線,申通電子商城最快在10月亮相。同樣,韻達貨運董事長聶騰云表示,正在構建的立體倉庫高密度機房建成后,將在此基礎上搭建電商平臺。韻達相關負責人還透露,公司準備開發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合作單位是郵儲銀行。
不過快遞公司的這一舉動卻遭遇了一片質疑。或許自知“底氣不足”,上述快遞公司鮮有就相關疑問公開答復的,更多“跨界”細節不得而知。
“電子商務行業都在大力推動自建物流體系,可以看出物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物流企業誤認為自己掌握了所謂‘核心競爭力’,盲目地向上下游衍生。”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表示。
“物流企業涉入電子商務,僅僅是一種探索。在荊棘滿地的發展之路上真正要做成功,需要具備專業的團隊和科學的管理體系。在當前物流服務都不能夠做好的前提下就盲目涉入,嗆水那是遲早的事情。”黃剛表示。
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師尊俐表示,在快遞行業經歷一番折騰后,最終通過重組并購還是會回歸正統,該玩電商的玩電商,該玩物流的玩物流,“專注”、“專業”永遠是正道。物流企業涉入電子商務也許僅僅是嘗嘗鮮,未來還是要本分地回到自己的崗位上。
山東青聯投資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徐三石更是認為,像快遞業這種處于電商底層的服務,如果發力電商,其實就是向上侵占上游客戶利益,勢必會遭到客戶的警惕和抵觸,繼而導致客戶流失,更糟糕的可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新業務尚未做起來,賴以生存的老業務卻遭遇危機。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陳震表示,目前國內電商的發展速度是200%—300%,而物流增速只有40%,遠遠跟不上電商的速度。電商的超速發展帶動和促進了物流,電商和物流的融合滲透在今年將成為一種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但無論電商自建物流,還是物流自建電商平臺,目前各自程度還不至于對對方市場格局產生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