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擴張路徑解密 誰是海航的“現金奶牛”
2011-6-17 13: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海航集團有限公司(HNA Group,簡稱“海航集團”)的員工,一年中總會收到一兩封這樣的郵件,郵件的開頭是:“為了充分利用集團內部金融平臺優勢,讓廣大員工充分分享集團發展成果,經決策層領導批準,決定在集團內部發行XX信托計劃。” 2009年,大新華物流的員工小趙,就曾收到關于集團向員工內部發行“廣州中央海航酒店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郵件,郵件寫道:2009年12月15日至12月23日為募集期,有意向的員工可以持本人委托資金的交款單到公司計財部經辦人處辦理手續。
這樣的員工信托對于海航的員工來說已經并不陌生,動輒10%以上的預期年收益率也被員工們看做在海航工作的福利之一。小趙說,往年的員工信托到期后,參與募資的員工一般都拿到了此前的預期收益率。
此次發行信托的受托人渤海信托,也是海航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這意味著,海航已經可以在集團封閉的產業和金融鏈條內,利用信托財務杠桿,完成一個個項目的融資和運作。
“貸款-負債-擴張-再貸款。”這曾是海航成立初期的擴張路徑,而如今,產業金融化的渠道已遠超當初,一方面是高成本的短期融資,另一方面是快速地將產業推向證券市場,海航正在力圖借助更廣泛的資本平臺來來撬動更龐大的產業鏈,將各種融資途徑運用到極致。
信托融資:如何保證高回報
梳理海航擴張的資金來源,信托融資是近幾年來重要的手段之一。除了海航自己的信托公司渤海信托,天津信托、吉林信托、百瑞信托、西部信托等外部信托公司都曾作為受托人,發行過多個信托計劃,用于海航系的項目運營或對外并購。
去年9月,海航商業收購家得利超市,就采取了發行“中信·聚信匯金之海航商業幸福民生一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方式,發行規模6億元,預期年收益率為10%~11%。
記者查閱近兩年與海航有關的信托產品發現,大部分信托產品都是用于建設或者擴建酒店項目、收購新的資產或地產項目,或者對海航系下重點公司進行增資,而信托產品的收益率也大多在8%以上,海航系下已經擁有的土地和上市公司股權,則被作為質押對象。
2009年到2011年,記者能夠在公開資料中查到的海航對外發行的信托計劃就多達16個,募集資金的規模超過6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銀行貸款相比,發行預期收益率更高的信托產品需要付出更高的融資成本,因此,信托融資一般是在信貸緊縮的情況下,才比較容易獲得企業的青睞,如果能夠獲得足夠多的直接融資或銀行貸款,發行信托并不會是企業的首選。
不過,記者查閱海南航空公開發行50億公司債券的募集說明書時也發現,截至2010年末,海航集團共獲得銀行綜合授信2092億元,其中已使用1096億元,尚未使用的授信額度還有996億元。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詢問海航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高管“是否能夠保證高收益率時”,多位高管笑稱:“海航旗下有那么多資產,如果達不到,賣塊地或者賣個機場就行了。”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秘密
當然,對海航來說,成本更低的融資渠道還是通過股票市場的直接融資。收購、整合,再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上市或者將資產注入現有上市公司,也是海航快速擴張的慣用路徑。
目前,海航集團旗下已經有8家上市公司。
不過,從目前海航旗下上市公司的經營境況和業績增長情況看,海航并不能通過上市公司本身賺取的利潤獲得大量的擴張所需資金。
記者查閱海航集團8家上市公司2008年到2010年的年報發現,除了年景較好的2010年,旗下的上市公司大多能夠取得盈利,但凈利潤最高的海南航空也只有30億,大部分公司盈利只有幾千萬。在2008年和2009年,很多公司都是虧損。
上市公司對于海航集團的作用,并不僅僅在于能夠獲得直接融資,而是肩負著更多資本運作重要責任。
2007年底,海航集團向海南航空轉讓了渤海信托39.14%的股權,轉讓金額為8.29億元,這對海航集團當年的盈利有很大的幫助,當年集團的凈利潤為5.27億元。
2008年底,海南航空又從海航集團收購燕京飯店45%股權和科航投資95%股權,兩筆轉讓金額共計23.47億元,海航集團因此確認投資收益14.71億元,從而使集團原本虧損的2008年業績轉為盈利9699萬元。
海航集團因為上述股權轉讓獲得的投資收益保持盈利,從而得以滿足發行公司債的要求(公司債發行人最近三年平均凈利潤足以支付企業債券一年利息),分別在2008年底和2009年底發行了總計28億元的公司債。
金融平臺:產融結合的“推手”
海航集團旗下一家子公司的內部高層還對記者透露,集團鼓勵下屬各公司通過各種途徑融資,以及創新融資方式。“公司的財務總監并不一定需要是財務專業的,但人必須靈活,而融資能力也是對財務總監的重要考核項目之一。”
隨著資本運作和各種財務杠桿運用的越來越嫻熟,海航集團發現,如果擁有自己的信托、投資公司甚至銀行,不僅可以在設計更多證券化產品時更加便捷并且降低成本,同時還可以成為“開源”的又一途徑。
于是,海航開始在金融板塊加速拓展。最初,其選擇的領域是與航空相關的保險和租賃公司。
在2009年6月8日海航集團與天津市政府共同出資籌建天津航空的揭牌儀式上,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明確表示,圍繞主業發展的金融服務業,成為海航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到2011年,海航集團的版圖下,已經悄然增加了一個新的板塊——海航資本,旗下囊括信托業、租賃業、保險業、基金業、銀行業、期貨業和證券業等近30家成員公司,自有報表資產已達到645.57億元,管理資產934.03億元。
“以前主要是在做客流,現在則是增加了物流和資金流。”海航資本一位內部高層告訴本報記者。
此外,海航資本旗下公司還作為投資方之一,與旗下各板塊的多家公司共同參股海航新投資或者收購的公司,甚至被海航注入收購來的上市公司殼資源。
今年5月,海航資本控股的渤海租賃實現了借殼上市,成為首家A股上市的租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