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路與一個城市的命運

2011-6-13 23: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長城從山海關由東向西南延伸,寫下“陽剛雄健的一撇”;大運河則從北京由北向中國東南沿海緩緩流淌,寫下“柔美深沉的一捺”;兩大人工奇跡組成了中國漢字中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大運河沿岸的城鎮多達兩千余座,其中有一個城市,它的命運曾經與這條運河緊密相連,被喻為運河載來的城市,這就是天津。 
  在中國的后幾個朝代, 國家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而經濟重心卻在南方,政府必須將物資從南方調到北方,龐大的漕運因此產生了。京杭大運河,這條大動脈,帶來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南北物資大交流。其中,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海河成為連接運河航運與海運的唯一通道。盡管河漕、海漕在不同時期各領風騷,但都不影響天津在漕運中的地位。據史料記載,20世紀初,通過天津進出貨物交易額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二。漕運的持續繁榮造就了天津,使其成為我國最大的漕運城市,為日后成為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奠定了基礎。 
  時間進入21世紀,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規律:哪個城市能夠在港口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就能在地區經濟發展中擁有不可比擬的先機。有資料顯示,全球35個國際化城市中,有31個是因為港口而發展成為國際化的,前10名的城市幾乎都是港口城市。更令人吃驚的是,全球財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于是,天津肩負了新的使命,濱海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后的第二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 
  一子即落,滿盤皆活。在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部署后,其定位之一便是“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天津港更想謀求成為繼上海之后的第二個國際航運中心。有了“尚方寶劍”是不是就能安枕無憂了?非也。在環渤海5800公里的海岸線,星羅棋布了大大小小60多個港口,平均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個港口。天津港、大連港、青島港,這三大港之間圍繞北方航運中心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此外,不容低估的還有常被人忽視的營口港和曹妃甸等一批潛力港口,這更加劇了環渤海地區的港口競爭。 
  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運營,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空間立體流動方式,將人們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境地。 
  如今,在港口競爭中,地理意義上的區位優勢逐步被淡化,基于路網資源的交通優勢逐步被放大。天津如何加速發展,如何建設成為國際航運中心,關鍵要看能否盡快建成完備的通往腹地的高速公路網絡,于是天津提出了加快“兩港兩路”建設,其中“兩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區和南港區,“兩路”是指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此后,天津高速人被寄予了更高的希望,承載了更多的責任,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十一五”時期,隨著我國經濟一體化發展逐步增強。天津高速建設一個最大的特點是,高速路網一體化建設逐步加快,區域高速公路通道的建設基本做到了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通車,極大地促進了區域間的經濟協調發展。“十一五”時期,天津與周邊省市相繼建設了京津高速公路、天津至山東的津汕高速公路、天津至河北秦皇島的海濱大道高速公路、天津至北京平谷的津薊高速延長線、天津至山西的國道112線高速公路等,京津冀區域正在加快形成較完善的城際高速公路網。 
  如今,一個最具發展活力的中國北方城市群正在崛起。風帆已經鼓滿,天津高速人摩拳擦掌,向著“十二五”目標啟航。 
  歷史是這樣書寫的 
  我國的高速公路發展比西方發達國家晚半個世紀的時間,從80年代末開始起步,經歷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設階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發展階段。同樣,天津的高速公路建設發展過程與國家基本同步,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1987?1993年的建設起步期,1994?2000年的建設發展期和2001年至今的大規模建設期。 
  風華正茂的開端 
  1987年12月23日,天津首條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開工,1993年9月25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建成的第三條高速公路,也是第一條經國務院批準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按照菲迪克條款建設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建設規模為雙向4車道,全長142公里,其中天津段長100公里。驗收和運營結果表明,它是我國當時設計標準較高、工程管理完善、施工質量較好的一條高等級公路,標志著我國公路建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這條高速公路的建成,大大緩解了京津冀一帶公路交通的壓力,為首都北京打通了出海通道,為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良性循環的形成 
  高速公路建設投資額大、成本回收期長,具有較強的公益性。 
  僅靠政府投資,數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公路交通發展的需求。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步伐,必須走多元化、多渠道融資的新路,逐步形成投資建設—經營—再投資的良性循環,使天津的高速公路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較快發展。 
  1994?2000年,天津高速公路事業步入建設的發展期,這期間建設的津滄高速、唐津高速、京沈高速、津保高速、津濱高速等5條高速的總里程為204.6公里。 
  1995年11月,京福高速公路天津南段(現為津滄高速公路南段)42公里建成通車;1999年11月,京福高速公路天津北段12.5公里建成通車。津滄高速是連接我國東北、華北與華東、華南及東南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它的建成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與交流。 
  1998年12月,唐津高速公路北段一期工程43.4公里建成通車;2000年,唐津高速公路北段二期工程17.2公里建成通車。唐津高速公路是國家規劃的國道主干線,是連接丹拉和京滬兩條高速公路的主要通道,是我國東北地區交通南下及天津港交通的主要通道。這條高速公路的建設完善了國道主干線功能,對天津市干線公路網體系的形成、地區經濟的發展、對天津港交通及旅游業的促進起著重要的作用。 
  1999年10月,京沈高速公路天津段37公里建成通車。2002年7月,京沈高速公路由四車道擴建為六車道。京沈高速公路的建成,將把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及沈陽等大中城市聯系起來,使京津唐地區和我國的重工業基地遼寧省連在一起,極大地促進兩市(天津市、北京市)、兩省(河北省、遼寧省)的經濟發展。對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 
  2000年3月,津保高速公路24公里建成通車。津保高速公路的建成將極大地改善河北、山西兩省通往渤海灣各港口的運輸條件,加強天津、河北、山西三省市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對整個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0年10月,由天津快速(集團)發展有限公司全額投資的津濱高速公路28.5公里建成通車。津濱高速公路貫穿河東區、東麗區、塘沽區,將市區、濱海國際機場、塘沽區、開發區、保稅區、天津港連成一線,成為市區連接西區和開發區之間最為方便、快捷的道路。 
  大規模征戰再出發 
  2001年2月28日,天津市政府召開了津薊、丹拉(天津南段)、津晉(天津東段)三條高速公路開工動員會,拉開了高速公路大規模建設的序幕。從那時開始,天津高速公路領域的融資方式更加豐富,無論是建設質量,還是建設標準都較以往有了進一步提高。 
  2002年11月,津晉高速(天津東段)建成通車;2004年10月,津晉高速(鹽場段段)通車,全長37公里;2005年12月,雙向六車道的津晉高速(天津西段)20.7公里建成通車。津晉高速公路是天津公路網規劃主骨架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心市區海河南岸地區唯一一條通往塘沽區、臨港工業區和南疆碼頭的高速公路。這條路在建成通車后,將成為南疆碼頭貨物集散的一條快捷、便利的重要通道,對加快天津市區、濱海新區、臨港工業區和天津港口的開發,加速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都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3年9月,全長102.6公里的津薊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建設標準為雙向四車道標準。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津薊高速公路延長線工程完工,全長15.3公里。津薊高速公路是天津二十一世紀開元工程和“十五”計劃標志性工程,該項目被列入天津市重點工程和天津市2001年改善人民生活的二十件實事。津薊高速公路是天津市公路網規劃干線骨架布局中四縱之一,是連接津榆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哈公路及天津市北部地區市政公路干線的重要通道。津薊高速公路延長線工程加快了天津市薊縣旅游資源開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進一步密切與北京平谷、密云以及河北省承德等地的聯系。 
  2003年11月,唐津高速公路南段(丹拉高速公路)66.5公里建成通車。此后,2005年12月,京津高速公路東段20公里建成通車,建設規模部分路段四車道,部分六車道。 
  2006年7月,京滬高速公路一期工程59公里建成通車;同年11月,京滬高速公路二期工程56公里建成通車,全線雙向六車道。京滬高速公路(天津段)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津市公路網發展規劃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國家路網、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條路的建成將極大地增進我國東北、華北與華東、華南及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與交流。它將成為天津市西部地區的南北向大通道,緩解天津市外環線的巨大交通壓力,并與規劃建設中的112線高速公路、津汕高速公路、津晉高速公路形成天津市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樞紐環,使天津市周邊公路網的布局更加合理,為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有利的交通環境,推動天津市經濟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2008年7月京津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主線長101.8公里,聯絡線長49公里,全線采取雙向6?8車道高速公路標準,這也是當時天津市建設規模最大的一條高等級公路。京津高速公路是連接北京市、天津市及天津港的又一快速通道。它的建設不僅是京、津、冀北都市圈發展戰略的需要,更是加強京津兩地經濟發展重點區域交通聯系的需要。這條路的開通運營對加強和完善國道主干線路網、完善天津市干線公路網主骨架和天津市綜合運輸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8年9月,榮烏高速公路團泊新城至大港區翟莊子(津冀界)段建成開通,長30公里,全線6車道設計標準。榮烏高速公路(天津段)作為國家高速公路橫線榮成至烏海和縱線長春至深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津市通往山東半島和華東、華南的一條放射線。這條路的開通將成為天津市南部地區的南北向大通道,有效連通秦皇島港、天津港、京唐港、黃驊港,進一步完善綜合運輸體系,解決天津市快速過境交通問題,尤其可以極大的緩解津滄高速津冀省市界主線交通壓力。對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加快天津經濟發展,振興環渤海乃至北方地區經濟具有十分重要意義。2009年9月,榮烏高速公路外環線至團泊新城段開通,至此,榮烏高速公路從外環線津淄公路到河北界已全線貫通。 
  2009年5月,海濱大道一期工程27.4公里建成通車。海濱大道是天津市境內的沿海高速公路、濱海新區南北交通主干線,也是天津港貨物運輸的集疏港通道。未來,海濱大道系列工程的建成還可以徹底聯通海河兩岸,極大地緩解濱海新區核心區內的交通壓力。 
  從天津的高速公路網“十一五”規劃來看,其布局由3條過境主通道(京沈、京滬、唐津)、3條京津城際高速公路通道(京津塘、京津塘二線、京津塘三線)和10條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放射線(津滄、津保、津薊、塘承、津寧、津濱、津港、津汕、國道112線、海濱大道)組成,概括為“3310”,總里程約1200公里。“3310”高速公路網建成后,將形成“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為雙核心,輻射東北、西北、華北,溝通華東、華南,便捷連接京津冀都市圈各大中城市和交通樞紐,通過天津市域11個新城,覆蓋重要的中心鎮、旅游景點、開發區”的高速公路網,形成天津市“一小時市域快速圈”、京津冀都市圈一體化的“3小時都市經濟圈”和服務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期“8小時腹地服務圈”。 
  新的五年 新的征程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十二五”期,天津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在不同層面呈現不同特點,并對公路交通產生多種需求。 
  “十一五”期,京津冀兩市一省通過加強合作,在高等級公路同步建設方面已經初步取得共識。預計,“十二五”期,天津將會進一步統籌區域交通發展,加強與京、冀公路網規劃建設的全面對接。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天津計劃興建塘承高速公路二期、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薊汕高速、濱石高速公路等多條高速公路。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將為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網絡職能,對完善環渤海、京津冀都市圈、天津市及濱海新區的公路網布局起到重要作用。 
  把握時代的新要求 
  環渤海區域的協調發展要求加強區域路網間的公路交通聯系。天津市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為突出其交通樞紐地位,更好的發揮其對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服務、輻射和帶動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多通道建設,保證與周邊地區的路網有效銜接,強化對外交通聯系,擴大腹地范圍和輻射區域。 
  濱海新區戰略地位的全面提升要求加快公路建設的步伐。為推進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實現天津市新的城市定位,需要加強濱海新區對外交通體系建設,特別是進一步加快建設一批公路重點項目,保持與周邊地區和腹地的聯系暢通,充分體現濱海新區連接國內外、聯系南北方、溝通中西部的功能。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公路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天津公路交通要引導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城鎮體系建設,提供舒適便捷的交通環境,就必須提高公路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方便居民出行,實現公路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打通天津港的北門 
  塘承高速公路二期的起點為塘承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即京沈高速,終點止于京哈公路。塘承高速公路通過規劃的京秦高速接河北唐山—承德高速至承德地區,途經薊縣、寶坻兩個區縣,路線全長27公里。主線采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它的建設將進一步增強天津濱海新區對外輻射功能,尤其是為天津港與其北部腹地的聯系提供一條便捷的通道,對完善環渤海、京津冀都市圈、天津市及濱海新區的公路網布局,促進沿線寧河縣、寶坻區和薊縣的經濟發展,整合承德、清東陵、天津薊縣、天津海濱等地旅游資源均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計劃于“十二五”期間建成通車。 
  通往冀東北新通道 
  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起點為河北省三河,基本與國道102(京哈公路)線走向一致,天津境內路線長30公里,雙向高速公路。京秦高速公路在國家路網中規劃為北京通往秦皇島、沈陽及東北地區的一條高速公路,西起通州北京六環,東至秦皇島,經三河、薊縣、遵化、秦皇島等地。該項目將增加北京東部的快速出口,形成北京至東北方向、北京至承德方向的多通道輻射,促進天津薊縣等北部地區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形成天津通往冀北、東北地區的新通道,更好地發揮濱海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該項目計劃“十二五”期間建成通車。 
  連接南北貫穿天津 
  薊汕高速起于京津高速,終點接至國家高速路網中的榮烏高速,沿途經過東麗、津南、西青三區,連接了寧河工業園、東麗湖、空港經濟區、海河中游等多個功能區,全長約40公里,規劃為雙向。薊汕高速建成后,通過京津高速向北連接津薊高速,向南可以連接長深高速,將形成貫穿天津市域的一條中軸線,有利于加強天津市南北向的溝通與聯系;該段高速與濱保高速(國道112線高速)、京滬高速及津晉—榮烏高速將共同構成天津市中心城區外圍的高速環線,減輕過境車輛給外環線帶來的壓力;形成新的跨海河南北通道,有利于加強海河南北兩岸的聯系,也是各大功能區對外的快速通道;另外,該路建成后與津寧高速相連,將形成長深高速在天津市境內的第二通道,改善目前長深高速交通擁擠的狀況,同時也將增強該通道內路網的機動性與可靠性。該項目計劃2011年底前開工建設,其中港城大道至津濱高速段擬于近期開工,全線計劃2013年建成通車。 
  通往西部的新通道 
  濱石高速公路起于天津港南部港區,終點至長深高速(唐津高速)青泊洼,途經大港、靜海兩個區縣,路線全長30公里。主線采用高速公路標準。濱石高速的建設,將形成濱海新區通往西部腹地的又一通道,承擔直通河北、山西等西部腹地的主要貨運交通功能,對南港區的對外集疏運發揮巨大的作用,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濱海新區對外的服務輻射能力。該項目計劃2011年底開工,2014年底建成通車。 
  “十二五”時期,為了落實中央進一步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濱海新區對三北地區、西部地區的區域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天津高速人只能大步向前,強化濱海新區與廣大腹地的交通聯系。 
  濱海新區“六橫三縱”對外高速公路網絡體系、濱海新區“五橫三縱”的快速交通路網體系,這些詞匯將成為天津高速“十二五”發展的關鍵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