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新農村建設 十二五推動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
2011-5-30 13: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進一步提高通達通暢率和管理養護水平,加大道路危橋改造力度。”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民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落實中央的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十二五”農村公路的發展,無論是發展理念,還是發展重點,都將發生新的變化,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首先是發展理念的變化。“十二五”時期,我國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不斷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按照這個指導原則,我國農村公路要由過去以“量”的增長為主,向以“質”的提高為主、“量”“質”并重轉變。
其次是發展階段的變化。前一個時期,農村公路建設重點是解決農民基本出行的問題。隨著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構筑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提供安全、便捷、暢通的農村交通保障條件,成為新時期農村公路發展的方向。
三是發展任務的變化。截至去年底,全國仍有1278個鄉鎮、11.73萬個建制村不通瀝青(水泥)路,其中90%集中在西部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在這些地區,建設的重點是鄉鎮、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東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一些中心城市的郊區縣,已基本實現了鄉鎮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建設重點要逐步向縣鄉道路改造、連通路建設等方面轉移。
四是發展內涵的變化。中央關于新時期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要求,對農村公路發展賦予了新內涵。農村公路不僅要進一步延伸,覆蓋更多的人群,還需要與城市道路相銜接,為城鄉人員往來和物資流通創造安全、便捷的條件。農村客運也不再是簡單地為農村地區“通車”,而是要有利于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和城鄉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
于去年底召開的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了“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的基本要求――“擴大成果、完善設施、提升能力、統籌城鄉”16字方針。“擴大成果”是指在加強管理養護、保護好農村公路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和通暢程度,滿足農民群眾的基本出行需求;“完善設施”是指在實施農村公路主體工程的同時,同步實施安保工程和交通安全設施,加強橋涵和防護工程建設,增強農村公路抗災能力,延長農村公路壽命;“提升能力”是指進一步優化農村公路結構、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加強危橋改造和渡改橋,提高農村公路整體服務水平和安全暢通能力;“統籌城鄉”是指促進城鄉交通協調發展,加快發展農村客運班車,實現城鄉公路交通一體化。
“十二五”農村公路的發展目標是繼續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通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安全保障措施得到明顯加強。到2015年,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90萬公里;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落實到位,基本實現“有路必養”。完成縣、鄉道路橋以上危橋改造。進一步改善農村公路安全技術狀況。大力發展農村客貨運輸,實現所有鄉鎮和90%的建制村通班車,支持發展農村配送物流。
為完成這些目標任務,我們必須堅持“兩個不減”,做到“三個不動搖”。
“兩個不減”即第一,堅持工作力度不減。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交通行業支持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工作力度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需要強調的是,堅持工作力度不減,要克服盲目樂觀的情緒。這些年,各地農村公路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繁重。各地要繼續加強領導,積極采取措施,保持和鞏固農村公路發展的好形勢。
第二,堅持資金支持力度不減。“十一五”期間,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國家安排近2000億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十二五”時期,國家將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補助標準也會提高。從今年起,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全部實行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這有利于地方更加自主地根據需求和重點,有針對性地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這一塊資金必須專項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絕不允許挪作他用。
“三個不動搖”是指:第一,堅持政府主導的原則不動搖。近些年的農村公路建設始終堅持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新時期農村公路發展要繼續堅持好這個原則,強化地方政府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客運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建立健全農村公路作為政府行為的工作運行機制。
第二,堅持深化改革的方向不動搖。要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建立完善建管養運體制機制,為農村公路發展提供持久動力。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工作,建立確保工程設施長期發揮效益的有效機制。各地要把加強管理養護工作作為“十二五”時期農村公路發展的重點,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實行獎罰措施,以縣為單位嚴格考核管理養護責任、機構和資金落實情況,考核結果要與項目安排、資金安排掛鉤。
第三,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不動搖。按照新形勢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新要求,要做好三個方面的統籌:一是統籌區域發展,逐步縮小區域差別。國家資金重點向西部和“老少邊窮”地區傾斜,各地也要向薄弱地區傾斜。二是統籌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建設是發展、管理養護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三是要統籌城鄉發展。農村公路要為城鄉一體化服務,實現與國省干線公路和城市道路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路網整體功能。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加強城鄉客運資源的合理配置,有條件的地區鼓勵城市公交向周邊農村延伸,探索統籌城鄉客運一體化新模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
進一步推進新時期農村公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是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肩負的光榮使命。我們一定要以對黨、對國家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圓滿完成農村公路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