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面臨“倉儲難”
2011-5-27 14: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電子商務會改變傳統的商業形態嗎?
電子商務業務量以幾何級數暴增,大大增加了其對物流倉儲配送的需求。電子商務的規模在急劇擴張,不僅倉庫網點不斷增加,而且更多的“電商”有迫切的“擴容”需求,“電商”的單個倉庫開始突破10萬平方米。
供需的另一端,主要以園區開發為主的工業地產開發商積極地研究起電子商務倉儲這一細分領域。倉庫對于開發商也不再是小打小鬧的玩意。
一庫難求
五洲在線是一家電子商務運營服務商,它的主要業務就是給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方面的倉儲物流服務,大量的業務來自淘寶,這家公司現在正面臨著倉庫擴容的需求。
五洲在線原本在北京、廣州、太倉有三個倉庫,正在上海張羅一個10萬平方米的倉庫,7月份準備投入運營;廣州的倉庫原來有9000平方米也將擴大到3萬—5萬平方米。五洲在線總裁梁凱的感受是:“業務發展需求在急速超過企業已有的倉儲容量。”
2009年,五洲在線只為單位數的客戶做物流倉儲服務。2010年下半年,一下子就有了10多個客戶。2011年,單是在淘寶的“聚劃算”,五洲在線就有30多個客戶。
回溯五洲在線的“倉庫史”,恰好也是B to C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2009年,五洲在線為杰克·瓊斯和愛慕做電子商務后端的倉儲物流服務,在北京有一個3000平方米的倉庫,但“一下子就滿了”。
2010年10月份,五洲在線在太倉又找了一個1.2萬平方米的倉庫,但當年,多了4個大客戶,太倉倉庫也滿了。
就在2008年至2010年電子商務爆發的數年間,梁凱稱找一個倉庫特別困難。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其中,網上零售交易額達到5131億元人民幣,淘寶網平均每分鐘售出4.8萬件商品。
現在,梁凱又面臨著找倉庫的問題。在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城市之外,他還希望能在成都和武漢這些二線城市建立起自己的倉庫。
擴容
“和早些年開網店就是在自己家床底放點貨相比,現在電商對倉儲的需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梁凱感慨,“都是面積越蓋越大,都是要10萬平方米那樣地蓋。過去幾千平方米或者兩三萬平方米那樣的,就不太受歡迎了。”
梁凱覺得建立大倉庫的好處是能將規模效應發揮到極致。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正在上海建設一個龐然大物——“亞洲一號”。此時,京東員工規模也從2004年的36個人擴展到了2011年5月的1萬人。
上海是京東最大的物流中心。今年京東還要有7個一級物流中心同時開工,每個投資都在6億以上。劉強東曾提到:“京東在上海新建的物流中心,原來設計的是12萬平方米,反復做了論證,目前來看,12萬平方米很難滿足我們當初設計的規模要求,我們現在考慮15萬—16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個庫房。”
京東選擇買地自己建倉庫,除了戰略上的考慮,顯然對傳統的物流倉儲并不滿意。劉強東曾表示:“傳統的倉儲物流中心,一個大院子,里面有10個庫房,每個庫房1萬平方米,加起來10萬平方米,但是符合不了我們的要求。一個客戶下來的訂單,我們要分開發出去。大家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假如說買大家電,還買小家電,再買一個數碼相機,現在上海的貨,只能放在三個庫房里面。”
京東倉儲物流體系建完需要5年近200億元資金。京東每一輪融資都有相當比例拿來做基礎設施建設。電商“燒錢”對眼下的中小開發商轉型是個機會。
當下,電子商務的一線梯隊也在加蓋倉庫,卓越亞馬遜原本在北京有4萬平方米的倉庫,里面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就從單層加蓋到了三層,馬上又面臨著不夠的境地。
不僅僅是擴容,把倉庫布局到二、三線城市也是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5月底,凡客誠品武漢、成都、西安、濟南、沈陽等多個城市的倉儲中心密集投入運營,凡客方面接受采訪時說,青島、哈爾濱、南京、蘭州、寧波、南昌、石家莊、南寧、昆明、大連10個城市已經完成選址,正在裝修過程中,預計下半年可完成。未來,凡客還將開通杭州、長沙、重慶、太原、運城、貴陽、福州、廈門、鄭州等10個城市,加上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創業初便全面覆蓋,預計今年年底凡客誠品倉儲總數將達到28個。
和京東不同,凡客誠品的倉庫和五洲在線一樣,都是租賃。
外來者新蛋也打算在2012年將數億資金投入到全國十大省會城市建倉。
需求
在倉庫供應的上端,一些開發商開始研究電子商務的需求。聯東U谷成本管理中心副總監劉斌告訴記者,工業園區倉庫的系統就常常會和租賃倉庫的“電商”系統存在不兼容的問題,譬如園區有自己的入庫、出庫系統,但電子商務做B to C也有自己的出庫、入庫系統。劉斌認為,為電子商務客戶服務,實體僅僅是一部分,虛擬化的東西則是更難點所在。
五洲在線市場拓展部總監張顏榮認為,一般園區的出庫、入庫很多是由B to B模式而來,而B to C的出庫、入庫則要復雜更多,因為物流配送面向個人,個性化需求很強,譬如在配送中程序里因為出現了客戶要求退換貨,就可能要安排出“庫中攔截”和“庫外攔截”的模式。整個B to C的配送中,顧客對物流服務是有直接感知的。如果系統設置得不合理,就很容易導致客戶體驗感不好。
當當網老板李國慶也在電視節目上大倒苦水,“過去在中國的物流,有做得不錯的,像普羅斯都是跨國公司。更多的倉庫我們現在遇到的1萬平方米、3萬平方米、5萬平方米都可能有,但是往往都是外部環境沒有很好規劃的物流園區,野蠻生長出來的,都達不到我們的要求。”
梁凱也告訴記者:以前建立的那種倉庫,單層層高都太高了。而B to C模式,因為貨物品種繁多,多靠人工去揀選,需要人能觸手可及。
據說,單層4米就是B to C模式里理想的層高了,那種動輒8米、10米的倉庫對電商來說顯得太浪費。
現在很多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自己買地建倉的原因之一便是租賃工業園區的倉儲不能滿足他們的業務需求。
新蛋網的總裁顧建興曾經對媒體透露,新蛋網曾投入2億元自建倉儲,這是因為完全依靠租用,當訂單量達到一定數額后,便無法滿足需求,更重要的是,無法和新蛋網的系統對接。新蛋網的IT系統來源于美國,網站可以與倉儲直接對接,節省人工操作。
在虛擬世界發生的買賣需求,當然需要現實空間來完成交易。沒有人知道明天還有多少人在網上開店,也沒有人知道哪里有一個又大又便宜的倉庫正在那里等著電商落地。這完全是一個嶄新的行當,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龍湖地產事實上已在關注電子商務時代的工業地產模式,龍湖擁有房地產企業中最為強大的IT管理體系,把既有的軟件研發能力與產業用地結合,是其未來商業布局中,頗具前瞻性的一步。
當然,很多工業園區開始為電子商務著手倉儲物流服務也有著政策扶持的因素。
一位電商告訴記者,因為政府批地給開發商,對稅收和就業是有要求的,這些開發商又將倉庫租賃給電商時,也會在合同中對稅收和就業有所規定。一些電子商務企業進駐園區或者拿地開發,既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又符合商業邏輯,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