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物流信息化的關鍵之戰
2011-5-25 20: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1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幅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而物流管理費用領先型的19%的增長速度反映了當前我國企業的物流結構比較分散,沒有發揮出應有資源配置的規模優勢,信息化手段比較原始。中國物流與供應鏈軟件領導廠商博科資訊日前發布報告顯示,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與物流管理軟件的全面實施,在物流行業與信息服務相互作用下,“十二五”期間,中國物流供應鏈專業軟件市場未來保持高速增長,到2012年,增長率將達到最高23.4%。
加速兩化融合,物流是關鍵
博科資訊總裁沈國康先生指出,傳統的儲運功能和硬件設施優勢已逐漸讓位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資源整合能力,具備現代物流組織管理和實現內部信息化管理的企業將成為競爭的取勝者。目前我國企業對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專業物流管理軟件多數尚處于起步階段,物流自動化水平低的現實也影響了物流信息與管理信息的有效結合。
“如果我們不盡快的轉方式調結構,我們會喪失新一輪的發展趨勢” ,原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如是說,“兩化與深度融合,這是一個有效途徑。我們兩化融合已經走了將近十年了,現在提出來要深度融合,在已有的基礎之上從單項運用向多項運用綜合集成。從單一的企業到產業鏈,一個行業兩化融合,從工業,行業向相關行業,比如說物流,交通去發展,形成一個全行業覆蓋,全面流程滲透,全方位推進的兩化融合。”
雙管齊下,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為保證物流各環節的合理和物流過程的迅速、暢通,需要借助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創造一定的基本條件,這就是對物流過程的優化管理。可先在物流過程中的各個單項活動范圍內進行,例如運輸環節的最優運輸計劃;庫存管理的合理庫存定額;對配送作業的最佳配送路線和配送比例,進而可發展到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模擬,采用最有效的數量分析來組織物流系統,使之合理化。
庫存管理已經不是物流管理重要環節,取而代之的是運輸管理,這是企業的快速化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從聯邦快遞到UPS等物流巨頭的先進物流實踐中看出,運輸比例增高的確反映了物流發展趨勢。而我國運輸成本的比例較低,倉儲保管成本比例較高,說明物流運輸平均速度沒有大幅度提高,仍然是原始的物流操作模式。
在大力發展物流現代化的同時,除了會提供更優質的物流服務,還會注意成本的邊際效用,在保持GDP穩定增長的同時不斷降低物流費用的構成比。減少庫存成本是降低物流費用的主要來源。減少庫存成本就是要加快資金周轉、壓縮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因此,發展現代物流就是要把目標鎖定在加速資金周轉、降低庫存水平上面。美國10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降低1%的成本,就相當于多產生1000億美元的效益。我國1萬億美元經濟規模,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長了100億美元的效益。業界普遍認為我國物流成本下降的空間應該在10個百分點或更多,顯然這是一筆巨大的利潤源泉。
物流信息化的兩種解決思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理事惲綿先生認為,目前物流行業有兩類企業,一類是專為大眾提供物流服務的社會物流企業,比如快遞公司,他們的需求是快而準;而另一類是為李寧服裝、通用電器等企業服務的物流企業,由于上游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系統、業務流程的多變性,導致了為之服務的物流企業信息系統也必須實時與之更好對接,這樣的背景下,物流企業對IT企業的“依賴性”、“黏性”就更大了。所以惲綿提出了這樣的思路,讓IT企業與物流企業變成戰略伙伴的關系,利益共享,捆在一起。
作為國內物流供應鏈軟件領導廠商博科資訊的掌門人,沈國康則用一套獨特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化解依賴性的問題,其核心是信息化自主,關鍵是無碼開發技術,重點是定制化、專業化、細分化的服務。這種用戶自主的信息化思路,其中包括自主開發、自主實施、自主升級等整個系統生命周期內增強用戶體驗的方法。“無碼開發技術”、“需求及時實現”、“售前交付”否定的顛覆性的創新模式紛至沓來,從而實現運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去管理與支持的同時還能夠再造、創新出新業務模式與新商機!
筆者無意評論兩種思路的優劣,前者看似供應鏈上的戰略聯盟,實則兵臨城下利益驅動相互鉗制的苦楚,后者作為IT服務商提出企業信息化自主,有一種破而后立的味道,先發制人,為IT樹立了一道標準,奪得了戰略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