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內河水運 助推廣東經濟
2011-5-23 15: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訪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廳港航管理局局長劉曉華 廣東省河流縱橫交錯,水資源豐富。全省有大小河流2000余條,總長36000公里,其中通航河流1265條,通航里程超過1.1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二。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區內河流密布、河海相連且天然成網,獨具“三江匯集、八門入海”的格局,是全國內河航運資源條件最優越的區域之一。在我國“兩橫一縱兩網”的高等級航道布局規劃中,廣東的西江航道主干線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位列其中,與北江、東江、韓江等航道組成廣東省較為完善的內河航道網,即“一橫一網三通道”水運網絡。
“‘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標志著內河水運事業的發展將成為國家戰略。作為內河水運資源十分豐富的廣東省,也將迎來港航事業大發展、大變革的春天。”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廳港航管理局局長劉曉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完善內河航道新網絡
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東省航道通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區已初步形成了以通航1000噸級及以上船舶航道為骨干的江海直達、連通港澳的航道運輸網絡,粵東、粵北地區的內河航道通航條件得到較大改善,3000噸級船舶可直達肇慶。
“完善的內河航道網有力地促進了廣東省水運、港口經濟發展。”劉曉華向記者介紹,2008年,通過珠江水系進入香港的內河船舶達12萬艘次,香港航線年集裝箱運量達749萬TEU,這充分表明發展內河水運對于溝通大西南與港澳地區的重要意義。同時,還促進了廣東產業轉移升級與地方經濟的發展:西江流域肇慶、云浮等市因其良好的水運條件成為產業轉移投資的熱土,華潤年產2000萬噸水泥項目落戶肇慶封開,中交集團投資4億建設云浮新港等。
“十一五”期以來,廣東省內河港口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截止2010年底,廣東全省共擁有內河生產性泊位1153個,內河港口年通過能力達到1.8億噸。與“十五”期相比,內河港口發展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顯著的提高,內河港口年通過能力由“十五”期末的約1.1億噸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1.8億噸,港口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內河港口結構逐步優化,千噸級深水泊位數增加到297個,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的內河港區如肇慶新港、云浮新港陸續建成投產。2010年廣東省內河港口完成吞吐量1.7億噸,同比“十五”期末增長54.5%,年均增長9.1%。
“雖然,廣東省內河水運事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廣東經濟的飛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是,目前廣東省高等級航道數量仍顯不足,內河水運形勢還不能跟上經濟飛速發展的步伐。”劉曉華表示,現階段,廣東省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如何利用內河水運“運量大、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輕”的自身優勢,進一步改善省內交通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外向型經濟和沿江地區流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成內河水運新體系
“《意見》中系統的提出了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主要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為新時期內河水運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不僅僅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內河水運事業發展的重視,同時也增強了廣東省大力發展內河水運事業的決心。”劉曉華向記者介紹,廣東將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航道安全暢通、港口布局合理、水陸貫通、河海銜接的內河水運基礎設施新體系;建成開放有序、平安綠色、服務完善的市場服務新體系;建成體制健全、監管有力、公平高效的行業管理新體系。
到“十二五”末,廣東航道建設方面,將全面建成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廣東全省高等級航道的密度進一步增加,航道管理現代化程度普遍提高,并重點建設三個體系:“一橫一網三通道”水運網絡新體系、航道保暢通體系、行業管理保障體系。港口方面,全力構建更好地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港口體系,在鞏固廣州、深圳、湛江三個億噸大港地位的基礎上,力爭珠海、東莞港口吞吐量突破億噸,汕頭、中山、惠州、揭陽、茂名港口吞吐量突破五千萬噸。水運方面,廣東全省內河運力規模發展到800萬載重噸,單船平均載重達1000噸,貨運量在綜合運輸中所占比重達到14%,船舶標準化、港口物流化、運輸組織化水平有明顯提高,現代航運服務業得到較好發展,逐步實現水運強省目標。
構筑“泛珠三角”區域新格局
充分利用內河水運資源,大力建設內河運輸網絡,助推廣東加快轉型步伐,合力建設幸福廣東----這已經成為廣東內河水運人的共識。隨著廣東省高速公路及鐵路網的逐漸成熟,發展廣東內河水運成為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的內在迫切需求。發展內河航運有利于國土資源保護、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能源和投資,是廣東省實現交通運輸和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經濟發展方式在轉型,水運發展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劉曉華表示,在內河水運發展中,廣東交通人將努力拋棄過去那種單一、復雜的發展方式,實現重點發展某一方面,以點成線、以線帶面的跨越式協調發展。廣東交通系統還將在促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上多下功夫。泛珠三角區域9省區擁有眾多的內河航道,且大部分屬于珠江水系,通航里程1萬8千多公里,占全國的13.5%。珠三角是水運核心地區,通過西江干線連接云南、廣西、貴州等西部省區,形成了“泛珠三角”區域內面向東南沿海和港澳地區“一條通道一個水網”的新格局。 同時,加快廣東省內河水運的發展,實施珠江門戶戰略,將為“泛珠三角”區域資源開發、物資運輸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為“泛珠三角”區域發揮地緣優勢、融入國際市場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將為廣東省實現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泛珠三角”區域現代物流體系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為“泛珠三角”緊密合作和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