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鋼鐵物流產業蓄勢待發
2011-5-12 1: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機遇,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現代鋼鐵供應鏈,使鋼鐵物流成為本地“生產性服務行業”的新興主打產業;本地鋼鐵物流企業,在當前發展中需要在哪些方面創新?
昨日,本報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MBA學院、湖北華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楚天中南MBA沙龍之《鋼鐵物流業的轉型與創新發展》,吸引了40余位企業家、專家及管理人士的參與,以期尋求思路,碰撞思想。
(記者龍瀅陳軍)我省汽車、鋼鐵、石化等七個產業先后跨過千億元規模,作為鋼鐵產業的重要配套項目鋼鐵物流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發展機遇。
昨日舉行的楚天中南MBA沙龍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以及本地專家、企業家不約而同認為,武漢完全有能力打造千億級鋼鐵物流產業。
湖北華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忠認為,武鋼自身就有2000萬噸鋼,按照鋼鐵流通可以翻4—6倍計算,近年來武漢的鋼鐵流通產業有望超過千億元。
呂忠直言,當前鋼鐵物流業的集中度很低,現在國內鋼鐵年流通量是6億噸,2011年—2015年期間,估計年流通量有10—12億噸。以后,走鋼鐵流通集中聯合是必然趨勢。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為鋼廠做銷售和服務,真正幫用戶做采購,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體系。但是這個一定要大家聯合起來做。“總體來看,中國鋼鐵流通業處于一種落后狀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介紹:國內年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不到整個行業的5%,年收入在500萬以下的法人企業占到60%以上。中國鋼企物流成本費用率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而差距意味著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鋼產量與物流量的比例為1∶5,即每生產1噸鋼需要5噸物流量。按照規劃,“十二五”末期中國鋼鐵消費將達到7億至8億噸,這意味著,需要35億至40億噸的鋼鐵物流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MBA學院院長汪海粟認為,中國發展鋼鐵有五個要求:一是鋼鐵材料企業生產哪些產品,不是面對集團需求,而是個性化需求;二是鋼鐵客戶有很多品種的需要,需要有一個物流的部門,可以應對這種多規格、多品種的需求;三是武漢的工程越來越多,要形成以鋼材構建加工運輸為主要業務的物流企業;四是物流要精細化發展;五是要求物流產業現代化。
近年來,我省鋼鐵全行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
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冶金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400億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去年,全省冶金企業產銷率為99.44%,同比上升2.36個百分點,鋼鐵行業產銷率為99.80%,有色金屬行業產銷率為98.08%。其中,武鋼、新冶鋼、大冶有色產銷率分別為99.25%、106.35%、98.44%。
武漢鋼鐵物流優勢明顯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去年中南地區鋼材流量7804萬噸,占全國的17.3%。若按河南、湖北、湖南三省計算,湖北至少每年有2600萬噸的流量,其中大約有1500萬噸鋼材經過武漢流通。
目前,武漢地區鋼材貿易商超過2000戶。流通鋼材中,鋼材簡單加工的產品占3%,約為60萬噸。
意達鋼材信息網研究中心主任薛和平預計,武漢市丹水池、省金屬庫以及琴臺鋼材市場等接近市中心位置的市場,搬遷運營是早晚的事,陽邏鋼材市場的前景可期。
薛和平建議:鋼材貿易商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轉型為鋼鐵貿易服務商。上聯鋼鐵企業及礦山,下聯終端用戶,形成戰略同盟,同時提高貿易產品的附加值及服務檔次。
轉變發展方式迫在眉睫
不過,全國鋼鐵行業已出現產能過剩,國內市場需求趨緩。去年全國粗鋼產量6.3億噸,生鐵產量5.9億噸,鋼材產量8億噸。國內外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推動鋼材價格由升轉降。
去年,國家實施限制低附加值鋼材出口的政策,部分鋼材出口退稅率由9%降至零。這一措施使鋼材出口成本上升,而國際市場供大于求,國際市場鋼價下跌。國內、國際市場價差縮小,制約了鋼鐵出口。
企業兼并重組和結構調整尚需大力推進。我省國有大中型冶金企業參與民營企業兼并重組的積極性不高,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尚需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
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為抑制產能過快增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去年國家對冶金行業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成為整個冶金行業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六大趨勢重塑鋼鐵流通
十二五期間,隨著中國鋼鐵消費強度接近峰值,鋼鐵消費增速將放緩;加上鋼鐵生產企業強化鋼材直供策略,進一步擠壓鋼材流通份額,中國鋼鐵流通市場的擴張空間日漸縮小。中國鋼鐵流通行業迎來格局洗牌和產業轉型的挑戰。
與會專家和企業家認為,鋼材流通企業鏈條長、增值弱的局面必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鋼鐵流通將呈現六大趨勢:
一是渠道扁平化。過去,從鋼廠到終端用戶需要3—5級的流通鏈環。今后,流通環節利潤持續攤薄,鏈條必將縮短,渠道被顯著壓扁,流通效率逐步集約。
二是貿易服務化。過去鋼材流通主要是搬磚頭式的簡單貿易。而鋼鐵流通的核心功能和贏利模式應是流通增值服務,比如剪切加工、物流配送、物流金融等。
三是貿易金融化。隨著融通倉等金融衍生品的應用,鋼材流通和金融機構的關系日益密切,鋼材流通的形式越來越金融化。
此外,還有貿易電子化、服務集成化、經營連鎖化。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
鋼鐵物流園區應適度建設
中國的鋼材產量世界第一,物流量可以達到30多億噸。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又很高,在與會專家眼中,發展鋼鐵物流園區前景廣闊。
鋼鐵物流園區既是鋼鐵流通的平臺,也是聯系鋼鐵供應者和消費者的橋梁、紐帶,具有很強的開發功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劉仁軍教授認為,鋼鐵物流園區是集多功能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有輻射和拉動的功能,在服務半徑內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
劉仁軍說,鋼鐵物流園區只是鋼鐵供應鏈的一個節點,是為了優化和服務供應鏈,所以業務不一定要限制在園區,還可以做上游的鐵礦石,下游對接汽車、家電等企業。也可以在某一方面做采購、加工、分銷,比如做一個專業的板材供應鏈,順著供應鏈進行延伸。
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閻鐵云稱,企業必須在鏈條中存在。一個產業鏈應日趨完善,還要上下聯動,共同進步。
不過,目前全國鋼鐵物流園區有一哄而上的苗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坦言,鋼鐵園區這種無序的建設確實存在。
崔忠付說,國家“十二五”發展綱要里面提出了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其中有一句話鼓勵物流功能集聚區有序發展。下一步要求政府部門加強規劃,根據客觀需要,建設適度規模的園區。他們也正在起草關于園區物流業的發展規劃意見。
作者:龍瀅陳軍來源楚天都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