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最后一公里”:要面子還是要民生?

2011-5-12 1: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經濟半小時》日前播出節目《聚焦物流頑疾: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揭露物流環節成本高推高物價,節目稱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蔬菜從批發到零售,漲價20倍。因存在多環節收費罰款,進城配送費用超過長途運輸費用。(5月10日央視)

  所謂的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指從批發到直接消費的最后環節。這中間涉及產品總批發、運輸、再批發、零售等多個環節,不僅浪費時間,有蔬菜損耗,而且還要付出多種費用:進場費、搬運費、攤位費、水電費以及各種罰款。由此不難發現,無論是菜價高企還是CPI高企,主要是“人禍”。

  限制物流車輛進城的原因從表面上看,主要是為了減少城市汽車數量、緩解交通壓力,或者是為了改善空氣質量。但在我看來,更像是為了城市的面子。因為小轎車似乎能讓一個城市顯得有品位有檔次,而物流車輛一般是笨重的“大塊頭”,似乎讓一個城市顯得缺少品位。

  能佐證我這種觀點的是北京的做法。4月1日起,北京市地方標準《城市中心區貨運汽車營運技術要求》開始實施;與此同時,119輛“著裝”一致的藥品配送車,也正式穿梭在北京市區的街道之間。為何要一致“著裝”呢?顯然主要是為了城市的面子。

  不過,統一“著裝”之后,并不能徹底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其一,統一“著裝”的物流車輛數量極其有限,遠遠滿足不了物流需要。其二,所謂統一“著裝”,其實是統一管理甚至是統一經營,這很可能就設置了“門檻”,一般的物流車輛進不來。其三,統一“著裝”之后,恐怕運輸成本也隨著增加了。

  北京這一做法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是貨車進城 “松綁”的體現,更多城市不僅不見“松綁”,而且限制越來越多。就最近幾個月來說,不少城市增加了限制貨車的范圍,比如,“煙臺部分區域擬全天禁行大貨車”“東莞市區貨車限行范圍或將擴大”“漳州商業城周邊貨車限行”……如此限制,物價豈有不高之理?

  城市放縱小汽車,限制貨車進城,這樣的城市管理思路顯然是要面子而不是要民生。城市要面子說白了就是官員要面子,面子是什么,面子也是政績——面子漂亮,政績也就漂亮。而物流成本增加的民生負擔,則城市的管理者很少去考慮。

  如果問,穩定物價、改善民生難在何處?我以為,就難在城市管理者是要面子或者說要政績,而不是真正要民生。其實,即便要面子,也應該在晚上或者一個特殊的時間段給物流車輛一個出路,讓物價不因面子問題而高企。我以為,不妨制定一部《物流法》規范物流體系限制權力。為物流成本減負就是為民生減負。

  馮海寧(北京 媒體從業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