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陸海統籌發展示范區
2011-5-1 6: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城陽區位于膠州灣北岸,海岸線78公里,海域面積120平方公里。城陽區在青島市藍色經濟區規劃“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總體布局中,處于環膠州灣藍色經濟聚集帶核心位置,在發展藍色經濟方面具備深厚潛力和獨特優勢,更是一次發揮本土優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機遇。城陽區在“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為動力,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充分發揮城陽特色優勢,大力培育海洋優勢產業,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陸海經濟相互滲透與交叉,形成資源互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陸海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打造山東半島陸海統籌示范區。2015年,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65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近岸海域水質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有所提高,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海洋防災減災服務體系,山東半島陸海統籌示范區建設初具規模。2020年,山東半島陸海統籌示范區基本建成。
一是立足城陽優勢,優化海陸空間發展布局。堅持“以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的原則,著力構建濱海經濟區、臨空經濟區、涉海經濟區“三區”和西部濱海旅游文化產業帶、東部山區旅游文化產業帶“兩帶”的藍色經濟區發展格局。“濱海經濟區”主要包括膠州灣沿岸區域,重點培育發展濱海休閑度假、海洋文化科技、出口加工等海洋經濟。“臨空經濟區”主要包括正陽路以南區域,重點發展臨空指向性強的先進制造業和總部樓宇、會議會展、航空物流等臨空經濟。“涉海經濟區”主要包括正陽路以北區域,重點發展裝備制造、商務商貿、教育科研、金融保險等涉海經濟。“西部濱海旅游文化產業帶”主要包括環膠州灣沿線及桃源河、大沽河流域,重點加強濕地環境整治與生態保護,發展濱海休閑文化,規劃建設膠州灣濱海和桃源河濕地旅游度假區。“東部山區旅游文化產業帶”主要包括王沙路以東以南區域,重點建設法海寺文化旅游與嶗山西麓休閑度假,打造中央休閑區。
二是突出發展重點,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優先發展海洋第三產業,重點發展濱海旅游、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等產業,加快建設8個服務業集聚區。突破發展海洋第二產業,重點發展海洋生
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船舶工程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建設7個工業特色園區。積極發展海洋第一產業,著力優化漁業結構,發展休閑漁業,改造提升水產品加工,建設水產品加工出口貿易中心、重要的水產品價格形成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
三是實施科教興海戰略,提高藍色經濟區建設內生動力。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構建相對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在海洋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提升海洋科技支撐能力。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重點抓好海洋新材料、高速列車、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先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到201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5%以上。
四是深化對外開放,增強藍色經濟區建設活力。一方面,提升“引進來”質量,建立重點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前置機制和定向招商、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三位一體”招商新機制,重點引進一批產業龍頭型和關鍵配套企業。另一方面,加快“走出去”步伐,指導有條件的企業在國外建立生產基地、營銷中心、研發機構,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發展。
五是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加強膠州灣生態環境保護。嚴格海域使用區劃和依法管理,按照功能區劃確權和使用海域,嚴厲打擊違法占用、破壞海域資源的行為。全面實施碧海行動計劃,加強陸源污染物綜合防治,確保陸源污染物排放達標。重點抓好六條入海河流沿岸生態整治和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規劃建設紅島污水處理廠。加強膠州灣生態濕地保護,做好女姑口河口、紅島濱海、桃源河沼澤、大沽河入海口四大濕地保護區研究與生態恢復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流域污染事故預警預報及應急處理體系,加強海洋減災基礎設施和救援能力建設。
六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強力推進陸海統籌發展。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做到有監督、有考核、有落實。建立資金和政策保障機制,完善投融資政策,重點支持規劃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建立藍色經濟重大項目落實機制,實行全過程控制管理,推動可持續發展。建立藍色經濟宣傳引導機制,加強海洋科普宣傳,提高全區參與開發海洋、保護海洋、建設藍色經濟區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