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公路收費調整:聽上去很美

2011-4-4 2: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林振強
    本來是一場對于《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解讀會,最后媒體和公眾的焦點卻聚集到了未來公路收費政策的調整上。這或許與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透露的一系列數字有關。
    3月23日,交通運輸部召開例行發布會,何建中在解讀《公路安全保護條例》時對外界表示,交通運輸部將研究和完善構建兩個路網體系,其中“非收費公路體系”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96%以上,“收費公路體系”約占全國公路里程不到4%。
    此言一出,人們紛紛猜測,飽受爭議的公路收費政策,或將迎來變革轉機。然而,也有人認為,這份“聽上去很美”的計劃,是否真的會見諸于行動,現在還難以讓人樂觀。
微妙的比例
“從發展的戰略上,我們正在研究和構建兩個路網的體系。”據何建中介紹,未來將統籌發展以政府主導、高速公路為主的低收費、高效率的“收費公路體系”和以普通公路為主的“非收費公路體系”。
    實際上,這樣的方案并非首次提出。據了解,早在2009年交通運輸部就提出要構建兩個路網的體系。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也曾在多種場合透露過類似信息,不過“非收費公路體系”與“收費公路體系”具體比例卻提及較少。“‘非收費公路體系’將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96%以上,‘收費公路體系’約占全國公路里程不到4%,其收費不以贏利為目的。”這樣明確的表述,數字上巨大的反差,讓乍看到消息的公眾們內心歡喜。尤其對于那些以公路貨運為主業的企業而言,更是如此。“跑運輸這么多年,感覺收費站是無處不在,無論普通的省道國道,還是跨地區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都得交了費才能走。”一位北京的運輸企業負責人坦言,如果全國有96%的路可以免費走,貨運企業將節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一邊是96%,一邊是4%,表面看來是非收費公路占有絕對“優勢”的局面,而背后卻隱藏著另外一種景象。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這樣的比例,中國收費公路里程將會不斷延長,將來隨著公路總里程增加,高速公路占比提高,中國收費公路未來不但不會縮短,可能還會不斷延長。
    根據何建中提供的相關數據,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4萬公里,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45萬公里。也就是說,高速公路里程僅占全部公路里程的1.86%。因此,有專家預測,今后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高速公路不僅仍將繼續收費,普通公路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將繼續收費,否則就達不到4%。未來隨著國內公路總里程增加,收費公路里程也可能會按比例不斷增長。
    據了解,在越來越強調貨物運輸安全、快速、準確的今天,國內貨運車輛大多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而很少選擇普通公路、農村公路等等。因此,即便將來高速公路里程不足總里程的4%,公路貨運企業依然沒有更多選擇,還得繼續掏“過路錢”。“我們總體上有這樣一個戰略發展目標,而且這幾年逐步的在推進或實施。”何建中表示,交通運輸部今后將按照“調整結構、控制規模、撤并站點、統貸統還、降低標準、延長期限、政府指導、嚴格監管”的總體思路,完善收費公路體系相關法規。但對于96%和4%到底如何確定,哪些公路將被納入“非收費體系”,并未給明確答復。
    看似懸殊的比例數字,背后隱藏著許多微妙因素。在政府部門未作出具體規定之前,各界也只有繼續猜測下去。
難解的問號
    實際上,“非收費公路體系”和“收費公路體系”在如何劃定和實施方面,還有許多疑問需要解開。
    在業內,公路有“三分建七分養”之說,因此公路養護同樣需要大筆的資金。有數據稱,目前我國的專項稅收只能滿足建設需求資金的18%和公路養護需求資金的33%。此外,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路網管理處處長吳春耕也曾透露,“十二五”期間,國內高速公路行業將面臨資金短缺問題,即養護管理任務更加艱巨,迎來公路集中養護高峰期;建養資金供需矛盾突出,后10年資金年均缺2380億元。
    何建中表示,“非收費公路體系”將主要解決通達的問題,以政府財政資金為主;“收費公路體系”體現的是更高品質的公路服務,主要解決快捷高效的問題,資金主要是靠銀行貸款、社會融資來解決。
    建立“非收費公路體系”和“收費公路體系”,還牽扯到“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的轉變。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公路網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級公路、42%的二級公路都依靠收費公路集資建起,所有收費公路建設總投資中接近80%都通過銀行貸款和集資獲得。不可否認的是,公路收費政策在我國公路建設和養護方面也起過極大作用,但也應正視由此帶來的高收費、高出行成本的弊端。如果“非收費公路體系”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96%以上,“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該如何進行調整?
    交通運輸部綜合司副司長蔡玉賀對此表示,目前交通運輸部正在考慮將收費公路標準降低,并正在研究公路收費標準和體系,現行收費公路最高收費年限的30年標準可能會延長,同時收費的標準將下降。除了“降標準,延時限”的方案,還有專家提出了以“路橋資產證券化”代替“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消除路橋不良負債,使路橋建設進入良性循環之中。簡言之,就是用政府未來的錢,來歸還路橋建設貸款。這些都為公路收費模式調整提供了方向。
    2009年1月,燃油稅費改革正式實施,作為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的收費站點的撤銷工作也隨之開始。如今燃油稅已推行兩年多,但二級公路收費站仍未全部取消。造成收費站難以撤銷的原因,各地并不相同,但有兩大問題卻是都需面對的——債務問題和人員安置問題。
    在人員安置方面,多是采取盡力安排和鼓勵自謀職業的作法。以浙江省為例,收費人員的去向主要有3個方向:一是治超點,二是高速公路,三是養護中心。但去年網絡上一條以《史上最臃腫收費站》為題的帖子,卻暴露出收費站人員安置并沒有那么簡單。
    這個名為溫州蒼南縣靈龍公路收費站,僅僅是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卻擁有職工113人,其中事業編制68人,企業借用45人。據其站長介紹,幾年前站點合并撤銷,造成人員日漸增多,可考慮到公平問題,他們又不能只辭退部分人員,于是造成人員超編。類似的情況,在今后推行“非收費公路體系”過程中,肯定仍會遇到。
    盡管相關政策尚未完全明確,但國家決心降低公路收費,擴大收費公路范圍,已是大勢所趨。不過,如何撤銷收費站也是一個需要打開的問號。在這方面,撤銷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的例子,可以給各方帶來一些教訓。而作為交通主管部門,應詳細審查每條收費公路的收費情況,嚴格審計每一條收費公路的實際貸款成本,持續監管并應將所有數據公開。然后,盡快制定推行“非收費公路體系”和“收費公路體系”的日程表,給公眾一個切實可行的預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