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攜手提“深”長江下游航道
2011-4-19 14: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4月15日,交通運輸部、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召開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設工程領導小組成立暨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這標志著在部省通力合作下,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正式啟航。未來5年,長江下游航道大提“深”,黃金水道的“含金量”將進一步提高。
太倉港借勢發力
今年1月8日,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太倉,并正式開始實行試通航。至此,5萬噸級集裝箱船船舶可以全潮通航,第五、第六代大型集裝箱船舶、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和20萬噸級減載散貨船,可乘潮進出太倉港。
“深水效應”在太倉港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據統計,一季度太倉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2.21萬標準,同比增長30%;貨物吞吐量完成2250.8萬噸,同比增長38.58%。
據了解,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試通航,給太倉港帶來了一系列變化。大型化船舶到港的數量明顯增加,據統計,1—3月份1萬總噸以上大型船舶進出太倉港670艘次,同比增長24%;5萬總噸以上超大型船舶進出太倉港100艘次,同比增長19%。12.5米航道通航以后,船舶平均每航次比以前可多裝載30%。船公司紛紛依托這個有利條件,根據市場需求,適時加大船型掛靠太倉港。
由于12.5米深水航道延伸到太倉港,集裝箱班輪公司將會把大型船舶向太倉港轉移,由此吸引長江上游地區的集裝箱向太倉港集聚。太倉港成為江海中轉港的地位將更加突出。
“深水效應”舞動長江
可以預見,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將產生更為廣闊的“深水效應”。對江蘇來說,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能夠更大程度地利用沿江岸線資源,滿足江蘇直接對接國際市場的需求,引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向沿江地區集聚,促進江蘇經濟轉型升級。對于整個長江流域而言,能夠更好地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整體競爭力,促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帶動長江中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據相關調研表明,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江蘇沿江兩岸約170公里的深水岸線資源將得到充分利用,可新增港口吞吐能力約10億噸。同時,沿江現有91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的能力得到充分釋放,與之相銜接的公、鐵、水、管綜合運輸體系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可大大提高沿江岸線資源利用價值,提升沿江港口等級和功能。
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將使國際遠洋一程直達運輸深入長江約400公里,不僅可使江蘇能直接對接國際能源、化工、原材料一級市場,提升沿江先進裝備制造業、基礎原材料產業和港口物流業等產業帶發展層次和水平,而且將顯著降低運輸物流成本。
據專家測算,因減少運輸費、中轉費和中轉損失等,每年可節約直接物流成本近90億元,直接經濟效益更為顯著。工程實施后平均每年可直接拉動沿江地區新增GDP約21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超過43萬個。
按照思路整體推進
此外,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還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單位能耗,凸顯長江水運的低碳環保優勢。據測算,因進江海輪的大型化,每年可節約海運油耗約200萬噸,由此減少江蘇沿江的碳排放量超過600萬噸。
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整治工程是加快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的重大工程,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十二五”航道治理重點。交通運輸部和江蘇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2009年江蘇就成立了以常務副省長為組長的推進協調小組,2010年10月,交通運輸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專門就加快推進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舉行會談,決定由交通運輸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組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建設指揮部。
2010年下半年,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設的先導工程口岸直水道鰻魚沙心灘守護工程和福姜沙水道雙澗沙守護工程已經開工實施。按照“整體規劃、分期實施、自下而上、先通后暢”的思路,長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將對長江江蘇段儀征、和暢洲、口岸直、福姜沙、通州沙和白茆沙等6個水道的疏浚整治。到2015年實現12.5米深水航道初通至南京,2020年前實現12.5米深水航道雙向暢通至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