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認證培訓

緊緊把握課程開發的核心

2011-4-17 23:3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張穎川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工學結合是指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采取學生零學費入學,學校預先墊付學雜費用,學制為3年并實行彈性學制。主要體現為學習與工作的結合、學校與企業的結合以及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結合。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在“工學結合”上還發展較慢,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效結合、學校課程與企業需求相互矛盾、課程理論系統化不能與工作過程系統化實現良好銜接等,困擾著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的進一步開發。那么,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部分,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該如何有效開發“工學結合”的相關課程?在日前舉辦的第三屆全國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的觀點和見解或許能為相關院校在“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
教材編寫強化結合
    教材,傳統的教學觀通常理解為課程內容,而課程論則認為教材是課程過程物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從現代課程論關于課程和教材的認識中,可以看出課程與教材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材編寫的好壞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課程。所以,在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研討會上,關于教材的編寫一直是大家備加關注的焦點。那么,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職業教育教材的編寫如何才能更好地體現“工學結合”?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原處長、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教材發展部主任遲少卿說,職業教育課程教材的編寫內容、呈現形式越來越創新,促進了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及教材向著創新型和信息化社會需求的方向發展。職業教育今后必須注重專業與產業的對接,崗位和企業的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的對接。理論知識必須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以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同時注意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科學探究的方法,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操作、試驗等獨立思考的機會。特別要突出學生崗位技能訓練的培養,最終將理論教學與能力訓練落實在綜合素質的提高上。“教育部的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12年,必須開發321個專業設置,要完成1500個國家示范專業點的遴選,其中汽車、物流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被納入到這里頭。重點研究這些包括物流、交通在內的專業,已經是國家改革發展的戰略要求。所以,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職業教育的教材編寫,更要把握住職業教育,以應用為導向,集中反映‘工學結合’。”遲少卿強調。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茖W校錢芝網教授則認為,應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教材。要對物流職業崗位進行描述和分析,通過深入到企業去調研,弄清楚物流專業的主要職業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務(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描述一項完整的工作行動,包括計劃、實施和評估整個行動過程,它反映了職業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在整個職業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功能),以及要履行好這些工作任務應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技能,從而為確定課程提供依據。然后指定課程標準,為確定教材編寫內容提供依據。再根據課程標準,撰寫教材編寫體系。
    關于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職業教育教材的編寫,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季永青也在研討會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季永青認為,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教材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思想品德培養功能體現不足、學習個性化的特點體現不足、鼓勵探究創造特色體現不足等。在他看來,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往往有自己的特點,大多數通過文字、公式、模型等過于抽象的媒介來接收知識很慢,但可以通過培訓、跟著師傅學習來掌握某些具體的技藝。所以,應更多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來編寫教材。關于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職業教育教材,應該更多一些案例、多一些實務、多一些實訓、多一些合作,從而更好地實現“工學結合”。
課程開發基于“工作過程”
    在研討會上,除了教材的編寫,如何開發“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成為大家更為關注的話題。“‘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課程的本質特征,即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這里蘊藏著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模式、課程內容和課程開發方法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工學結合”教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表示,要真正實現“工學結合”,須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與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符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與遵循技術要求和社會規范相結合、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學生通過對技術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的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案呒寄苋瞬诺呐囵B不僅是適應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促進其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核心、關鍵能力的發現。因此必須構建‘工作過程’而不是‘學科’完整的系統化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綜合職業能力的同時,全面發展那些與職業相關的經驗、知識和技能。”
    對此,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物流教研室主任馬俊介紹了該!岸嘣、五位一體”的課程開發模式。據介紹,“五位”主要指學生、教師、企業專家、課程專家和物流理論專家。在這一模式下,該校目前開發的課程主要有采購與供應管理、倉儲與庫存管理、運輸與配送管理、物流客戶服務等。在馬俊看來,現已開發課程存在的問題是理論系統化并沒有與工作過程系統化實現良好的銜接,并沒有有效區分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而是試圖以工作過程簡單取代傳統學科的學習過程!盎诠ぷ鬟^程的學習過程是進一步提升課程建設水平的可能路徑。要把分析學生放到最起碼和分析企業、職業一樣重要的位置來架構教學體系!瘪R俊表示。
    武漢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學院院長周建亞也針對如何開發“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周建亞表示,首先要設計具有導向性的職業教育思想。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培養作為“工具”的簡單勞動者,而且要培養技術和工作的積極參與者和設計者。教育過程應該是包含技術和服務內容的社會過程,學習者針對來源于職業實踐的開放性學習任務,應獨立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嘗試解決問題并進行評價;關于學習領域的課程模式,周建亞認為,主要應建立學生當前的學習內容與未來工作世界的直接聯系。課程目標是獲得綜合職業能力,而不僅僅是獲得事實性知識和崗位職業能力。課程內容主要是“如何工作”,而不僅僅是如何操作。課程實施應在貼近工作實際的學習情境中進行,并與工作有直接聯系;另外,在周建亞看來,“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開發還應該堅持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原則。“‘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是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原則即基于工作過程來實施的,課程應滿足兩個要求,那就是工作過程要素的全面性和工作過程結構的合理性。鑒于物流服務工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物流與交通運輸專業的課程更應該注重構建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敝芙▉喺f。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