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亟待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2011-4-17 23:2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本大地震的陰影還未散去,核危機仍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面對如此復雜的應急形勢,日本政府和國民應對大災難的措施和能力也受到各國關注,同時引發很多國家對自身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重新審視。
那么,中國又該如何汲取日本應對大地震危機的經驗教訓?如何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如何完善應急管理事業及建立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如何培養公眾的應急事件應對能力?本報記者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走訪相關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傾聽他們的真知灼見。
● 推動應急科研發展
“我國的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科研隊伍急需大力培養,還需要組織各個方面的力量共同協作推進應急管理基礎科學研究的進展,為應急管理科學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基礎支撐。”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院長李從東告訴記者。
作為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科研系統和教育體系正日益受到重視。尤其在發達國家,科學服務和教育系統在其整個應急機制中起到很大作用。
在美國,政府通過資助國家實驗室、與大學共建研究中心及成立課題和項目組織機構供美國個案研究機構從事應急管理研究工作等方式,來實現應急管理科技體系的研究和創新。
在加拿大,政府每年在應急準備學院主持100多個關于應急計劃和管理技術方面的課程,以此提升在應急管理上的基礎研究工作。
在我國,應急管理中的科研工作正在受到政府和學界廣泛重視。2004年12月,教育部批準河南理工大學成立全國第1個公共安全管理本科專業;2009年,教育部批準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開設全國惟一一個應急管理專業。
截至目前,國內已有10多所高校開設應急管理相關專業方向課程,嫁接在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其他學科下的應急管理方向的碩士點及博士點層次教育也在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開設。
中國地震局應急預案管理專家組副組長、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夏保成指出,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學術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比較薄弱,且在研究進展上還是被社會需要推著向前走,國家層面還沒有一個系統的研究規劃設計。
● 培養公眾應急能力
公眾對應急事件的認知程度以及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識,往往決定著在應急事件發生第一時間的救助效能。“十二五”規劃在將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列入綱要的同時,著重提出了建立健全應急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性。如何抓好面向全社會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應急能力?
夏保成指出,雖然我國在應急管理中的分級動員、大災難面前的舉國動員救援模式比日本做得好,但是在日本大地震中日本民眾的防災意識、自我救助能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中國人的防災意識淡薄,提高公眾的應急能力,首先要加強防災意識培訓,然后才是知識和技能培訓,且三者缺一不可。”夏保成認為,首先從政府方面來說要在公眾培訓上投入物力、人力、財力。其次,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自救與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再次,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應急知識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比如,在中小學及大中專院校開展系列科普及防災意識培訓,結合社區教育、網絡教育等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則提出,要提高民眾的應急能力,有效的信息發布和溝通渠道非常重要。日本在應急管理預警機制中的信息溝通渠道不通暢使得民眾不能及時掌握災情進展,延誤災情救援的最佳時機,這是日本危機管理缺陷給日本帶來的極大教訓。政府可以通過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多種信息渠道及時有效地發布信息。此外,媒體應該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對公眾的科普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是一味追求新聞效應。 (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