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配送與連鎖論文

對優化城市配送結構的建議

2011-4-17 23:2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運輸管理局宣武管理處
    貨運車輛通行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城市中心區的主要問題。20世紀70年代末期,車型結構以貨車為主,通過核發市區通行證限制貨運車輛進入市區,確實在當時起到了緩解擁堵、改善交通秩序、降低排放的作用。
    但是30多年過去了,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激增到450萬輛,而貨車僅為20萬輛,結構和增幅大大低于其他車型。繼續沿用20世紀70年代控制貨車通行的措施,實質上是以犧牲貨物運輸效率為代價,一定程度上會加劇交通擁堵,也與當前北京市政府提出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潮流相悖。
    一、建立管理部門的協調機制
    城市配送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而是由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業物資、工業管理和對外貿易等部門各自分管的,以部門分割、條塊分割為特征的分散型產業群。
    但現代城市配送物流卻是幾乎囊括了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回收、信息等各方面的內容,并以此為基本要素,緊密結合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物流供應鏈。因此在城市配送管理中,應協調運輸管理部門、公安交通管理、規劃、工商、稅務的關系。應當由運輸管理為主導,建立城市配送統一管理的機構,來加強配送管理,其主要是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協作,合理制定通行管理政策、停車管理政策;與規劃、土地部門協作,合理制定市場規劃政策、停車管理政策;與發改、商務、財政、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協作,爭取更多的配送企業優惠政策。
    二、轉變城市配送物流管理方式
    由后置性城市配送管理到前置性城市配送管理轉變,F有的城市配送體系的構建,是基于現有城市規劃、現有土地布局和商業布局、現有交通條件下的滿足性、適應性城市配送體系;現在的城市配送體系應當在城市規劃、商業網點規劃、交通規劃的過程中充分考慮。
    從控制管理到引導管理的轉變。從限制貨運車輛的通行路權到適度、有針對性放開的轉變;從傳統的管理方式到公共服務、宏觀調控、分類管理、擇優配置的轉變。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城市配送業務發展,制定城市配送發展政策,規范配送業務的市場管理,為物流配送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積極制定配套優惠政策,推進物流體系的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推進運輸工具的標準化,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城市配送在高效、統一、有序的環境下正常運行。
    三、抓住物流配送管理關鍵問題
    運輸管理部門應該與規劃部門協作,為城市配送企業規劃合理的配送節點;與金融部門協作,為配送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條件;與財政部門協作,加大對物流配送業的車輛更新、基礎設施以及高新技術研發提供優惠政策;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協作,對城市貨運車輛的通行、停靠進行規劃、管理與監督;與各行業主管部門協調,逐步實現門類齊全的,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化配送。
    四、建立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臺
    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臺應當著眼于城市整體的物流建設,為各企業提供一個有效的通用商務平臺,便于城市內物流企業、普通企業共用鏈的整合。同時,也能為政府與企業的信息溝通服務,便于政府的宏觀決策與市場管理。
    五、組建專業配送隊伍
    由市政府領導牽頭,協調各相關部門,盡快確定城市中心區配送車型,組建專業配送隊伍,同時給予相應政策、資金支持。
    通過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提高運輸效率,根本解決城市配送問題!冻鞘兄行膮^藥品運輸保障暫行辦法》的出臺,可以說邁出了北京城市中心區配送的專業化、社會化和集約化的第一步。
    六、推行商場超市夜間收貨試點
    與商業主管部門溝通協調,使有條件的商場超市夜間收貨盡快實現,同時合理規劃時間空間布局,既能保證收貨質量又不擾民。首先在具備條件的商業設施開展試點,逐步推廣實施。通過多方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夜運為主、晝運為輔的目標。
    目前,多數商業設施配套的裝卸設施面積不足100平方米,占用社會道路卸貨情況仍普遍存在。因此,進一步出臺相關規定,嚴格規定配套設施的標準 (比如規定一個賣場面積與裝卸設施面積的比例),并嚴格審批和監管,加快對現有設施的改造。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