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將”是個什么概念
2011-4-17 23: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柴鳳偉
盡管中國公路高收費、亂收費已廣為詬病,國家整治收費亂象也已有多年,但因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時至今日,中國高昂的過路費依然沒有給人們帶來半點解決的希望。日前,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 “非收費公路體系將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96%以上”的明確表態,在何時解決這一問題上也僅僅使用了一個“將”字。仍然沒有確定的時間表。足見解決這一頑疾的難度。
其實,只要對公路高收費、亂收費的現狀仔細分析,便不難發現,要想徹底整治高收費、亂收費問題,的確存在很多不容易的地方。
“牽涉面太廣、利益鏈太復雜”可能是首當其沖的一大難。早在此前交通運輸部決定逐步開展二級公路取消收費試點時,就有媒體下過此類斷言。而事實上,在高速公路的建設與收費中,由于一直是采取“修一條、收一條”與“成網修路、統一收費”的不同方式,使路與路之間、網與網之間、地方部門與中央部門之間關系頗為復雜,甚至有些陳年賬目不清不楚,導致有些地方政府已將高速公路當成“收錢機器”。要將這些紛繁復雜的利益鏈拔除,自然不易。
人員安置恐怕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又一大難題。當前,人員設置超編嚴重,地方收費站淪為養閑人機構已成公路收費部門公開的密秘。這其中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浙江省溫州蒼南縣靈龍公路收費站點撤了6年人卻不動。一條公路養完老子養兒子,養完兒子再養孫子的例子也并不鮮見。
此外,利益格局的調整,建設融資難、公路養護費用緊張等等都是需要有關部門面對的現實問題。
筆者揣測,或許正是由于這些錯綜復雜、剪不斷理還亂的重重阻礙,使中國公路高收費、亂收費現象的整治工作始終得不到有效地推進。
然而,我們更要看到,公路收費亂象已在我國橫行多年,并給一些行業帶來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比如物流業,目前各種過路過橋費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1/3,不僅嚴重影響了物流企業的正常運轉,也給相關產業帶來了成本的上升,給人民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已開始拖累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此種嚴峻形勢下,相關部門難道不應排除萬難,痛下決心,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推進舉措嗎?退一步說,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地達到國內所有公路96%的不收費目標,是否可以嘗試先作一些試點?
比如,可以選取幾個試點城市,先期試行一下,看看問題到底有多少,難度到底有多大,成效到底怎么樣;還可以選擇幾個試點行業,比如服務于各行各業的物流業,看看成本的下降,對于提速國民經濟,減輕CPI壓力作用是否明顯;甚至,還可以先試行80%、60%或30%的地區不收費……筆者相信,只要下定決心,“將”就不再是一個無法確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