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成五縱五橫一軌交通體系 坦途再現
2011-4-16 11: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都江堰建成“五縱五橫一軌”交通體系
5·12汶川特大地震兩年后,常跑都江堰的市民早已發現,通往都江堰的道路越來越寬敞,路面越來越平坦;都江堰星羅棋布的災后重建安置點里,住進新家的受災群眾也能感受到,柏油路通到了自家門口,隨之而來的是源源不斷的產業發展新機會。都江堰,災后道路重建、改造里程相當于有史以來的建設總量,“五縱五橫一軌”交通體系已然形成。如果你要問都江堰的交通變化,那么得問問都江堰市交通局局長高成軍了。
2008-2011
一個交通局長的三年
他的車加一箱油能跑350公里,災后重建任務最為繁重的兩年時間,他兩天就能用完一箱油,有時還不夠。
到去年交通災后重建基本完成時,他的車跑了13萬公里。
現在,高成軍也很難在辦公室,因為他不是在勘察道路建設,就是在前往勘察道路建設的路上。
甚至就連中午吃飯的二十分鐘時間里,也有人追著他簽文件。
道路“硬仗”
蒲張路100天換新顏
從都江堰到向峨鄉的蒲張路是向峨鄉到都江堰市區的唯一生命通道。高成軍至今都忘不了那場打通蒲陽鎮前往向峨鄉道路的“硬仗”。地震之后,改造蒲張路成了當務之急。2008年9月12日,幾經波折后,改造工程正式動工。不過,面對的困難是:一邊是向峨鄉大量的房屋重建,這條道路的運輸量非常之大,一邊卻要重新改造道路,而且兩邊都不能有絲毫松懈。怎么辦?
經過多次磋商,只有辛苦道路建設者了。最后道路建設時間被定在了從晚上10點到早上6點。高成軍說:“那段時間,我和局里的干部白天跑其他施工現場,晚上就守在道路施工現場,一遇到問題馬上就地解決,有時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說實話,我能好好睡上一覺,也是一年多之后的事情了。”
蒲張路開工100天后,又破又爛的道路已經煥然一新,變得平坦、舒適。就在蒲張路剛剛通車后,有一位領導在前往向峨鄉的途中,都忍不住向同車的都江堰市領導打聽:“這個地方我好像沒有來過,這是去向峨鄉嗎?好像前次來這條路很破嘛。”
交通先行
為災后重建鋪就路基
“災后重建,交通肯定要先行。”在都江堰市完成搶險救災任務后,高成軍等一群都江堰市交通局的干部就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在2008年6月15日,都江堰市交通局就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一個月內全面恢復震前在建項目施工,三個月內完成《都江堰市交通災后重建規劃》,半年內恢復毀損輕微道路到震前服務水平,一年內恢復市域交通主干線道路,二年內完成在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三年內實現市域交通路網上檔升級”的災后重建工作思路。一場災后重建交通會戰就此展開。
喜歡用數字說話的高成軍無不自豪地說,都江堰已經建成“五縱五橫一軌”的交通體系,道路建設里程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5年的道路建設總里程,率先邁入快鐵時代。在他看來:“交通重建將為災后住房、基礎設施重建鋪就最堅實的路基,水、電、氣、光纖順著道路通向每一個災后重建安置點。”